1.综合题- (共1题)
1.
(24分)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8分)
(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8分)

甲 乙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8分)
(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8分)
2.单选题- (共2题)
2.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近年来华北地区冬半年雾霾天气多发,PM2.5浓度增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该地PM2.5浓度变化的首要污染源是( )
【小题2】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加强环保执法力度④实施人工降雨

【小题1】导致该地PM2.5浓度变化的首要污染源是( )
A.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 | B.道路及建筑工地的场尘 |
C.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 D.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优化产业结构③加强环保执法力度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3.
读甲、乙、丙三地农业商品率、畜牧业比重、种植业比重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甲地可能位于
【小题2】关于乙、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甲地可能位于
A.墨累-达令盆地 | B.西欧平原 |
C.成都平原 | D.潘帕斯草原 |
A.乙为季风水田农业 | B.乙为游牧业 |
C.丙为混合农业 | D.丙为大牧场放牧业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