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选考三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6分)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4分)
材料一: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
国际标准 | 海口 | 香港 | 南昌 | 北京 | 兰州 |
20 | 38 | 50 | 79 | 121 | 150 |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4分)
2.
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L和S沿线植被带变化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导因素。
(3)该地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1)L和S沿线植被带变化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导因素。
(3)该地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题)
3.
【小题1】a、b、d、e四条铁路线中,运输煤炭和春节期间返乡民工所占比例最大的铁路线分别是( )
【小题2】从G城市起飞两架飞机,分别沿所在纬线圈和经线圈飞行一周,则所穿过的板块数目相差数目是 ( )
读下图,“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图”, M、N、P、Q表示该行政区域的四至点,G为该区域中心城市,a、b、c、d、e为五条连接该城市的铁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b、d、e四条铁路线中,运输煤炭和春节期间返乡民工所占比例最大的铁路线分别是( )
A.e、a | B.e、b | C.b、a | D.b、d |
A.0 | B.1 | C.2 | D.3 |
4.
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下图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跨国企业营运总部和制造中心的最佳选址分别是( )


A.甲、乙 | B.乙、丙 | C.甲、丁 | D.丁、丙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