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0分)【地理一一环境保护】
霾( mai ),空气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试分析1978年之后,广州雾霾天数增多的人为原因。(4分)
(2)简述防治雾霾大气政府、企业和个人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6分)
霾( mai ),空气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试分析1978年之后,广州雾霾天数增多的人为原因。(4分)
(2)简述防治雾霾大气政府、企业和个人应采取的措施和行动。(6分)
2.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呼伦贝尔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

材料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湖。
(1)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列举呼伦贝尔市适宜发展的具体产业部门。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呼伦贝尔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

材料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湖。
(1)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列举呼伦贝尔市适宜发展的具体产业部门。
3.
下面左图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右图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2)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
|
(1)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2)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2.单选题- (共3题)
4.
读某河流域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2010年相比,1980年时该河流R点以下河段水文特征是
【小题2】规划在R点处修建水库大坝,碰到的最大困难是

【小题1】与2010年相比,1980年时该河流R点以下河段水文特征是
A.水位较高 | B.含沙量较大 | C.流速较快 | D.结冰期较长 |
A.人口密集,搬迁费用高 | B.淹没农田,耕地损失大 |
C.多地震活动,地质不稳定 | D.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 |
5.
下图示意1978一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2】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小题1】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的提高 | B.耕地面积的扩大 | C.市场需求的变化 | D.交通条件的改善 |
A.土地盐渍化 | B.温室效应 | C.土地沙漠化 | D.水资源短缺 |
6.
【小题2】该类自然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概率不断上升,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 )
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台风 | B.塌陷 | C.泥石流 | D.内涝 |
A.开采地下水致使地面沉降 |
B.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 |
C.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
D.城区与郊区间温差有所下降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