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30分)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气候变化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
(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判断依据是 。(4分)
(2)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3)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10分)
(5)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气候变化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
(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判断依据是 。(4分)
(2)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3)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10分)
(5)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
(26分)
读东北三省区域图及材料一回答(1)—(4)题。

材料一: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出现了“雁南飞”的局面,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相反。
(1)简要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的区位特征。(6分)
(2)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其成功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6分)
(3)黑龙江和山东两省各有什么经济作物?说明种植该经济作物的区位条件。(8分)
(4)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试分析其原因。(6分)
读东北三省区域图及材料一回答(1)—(4)题。

材料一: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出现了“雁南飞”的局面,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相反。
(1)简要说明东北地区工业的区位特征。(6分)
(2)20世纪60年代德国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其成功经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何借鉴意义?(6分)
(3)黑龙江和山东两省各有什么经济作物?说明种植该经济作物的区位条件。(8分)
(4)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试分析其原因。(6分)
2.单选题- (共4题)
3.
如图为北半球某地居民区的楼房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本着既节约土地又使所有住户获得最佳光照,则楼房布局最合理的是()
【小题2】当该地房屋内接受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本着既节约土地又使所有住户获得最佳光照,则楼房布局最合理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赤道南北两侧印度洋的大洋环流方向相同 |
B.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值牧羊的农闲时节 |
C.北半球00C等温线位于一年的最南端 |
D.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
4.
图4中AOB是赤道的其中一段,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APB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且赤道上AOB属于3月12日,其余赤道地区为3月13日。回答下题。

【小题1】AB之间的经度差是()
【小题2】此时在赤道上和北京在同一日期的东半球的白昼范围是()

【小题1】AB之间的经度差是()
A.30° | B.60° | C.90° | D.180° |
A.20°W向东至160°E | B.30°W向东至160°E |
C.30°W向东至150°E | D.20°W向东至150°E |
5.
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甲地日照时数远比乙地高,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2】关于丙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甲地日照时数远比乙地高,其主要原因是()
A.平均太阳高度角大 | B.海拔高,大气稀薄 |
C.气候干燥,晴天多 | D.甲地比乙地白昼时间长 |
A.终年高温多雨 | B.终年炎热干燥 |
C.主要为热带雨林景观 | D.主要为热带草原景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