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图所示地区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土地。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1)右图为该地某城市年降水量与气温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气候特点。
(2)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能源重要输出地,去年却出现能源紧张;为什么?
(4)图中所示区域,其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试分析改良措施?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1)右图为该地某城市年降水量与气温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气候特点。
(2)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能源重要输出地,去年却出现能源紧张;为什么?
(4)图中所示区域,其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试分析改良措施?
2.
如图所示国家面积约4.7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5 万,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72%。据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1)简述内外力作用对图中地区地貌发育的影响。
(2)图中北部山地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3)图中国家为增加经济收入,加快林木采伐并出口,这样会给当地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4)图中国家为改善交通面貌,发展交通,应优先发展________,因为________。

(2)图中北部山地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3)图中国家为增加经济收入,加快林木采伐并出口,这样会给当地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4)图中国家为改善交通面貌,发展交通,应优先发展________,因为________。
3.
下图是南美洲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货轮自①处向南航行至该大洲南端,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行过程中,航行阻力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图中A、C 两处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对地形的影响。
(3)简析图中地区石油开采以及森林的大量采伐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1)一艘货轮自①处向南航行至该大洲南端,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行过程中,航行阻力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图中A、C 两处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对地形的影响。
(3)简析图中地区石油开采以及森林的大量采伐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4.
如图是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图,当太阳位于A 点时,北京时间为6 点。(图中标注角度为4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小题2】此日该地太阳升起的方向
【小题3】图示季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小题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66°N,30°E |
B.68°S,150°W |
C.68°N,150°W |
D.70°S,30°E |
A.地平正北方向 |
B.地平东北方向 |
C.地平东南方向 |
D.地平正东方向 |
A.南非草原草木繁盛 |
B.旧金山、开普敦同为多雨期 |
C.欧洲南部河流洪水泛滥 |
D.北印度洋驶往中国的油轮顺风顺水 |
5.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 年12 月14 日21 时11 分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月午将转入最小工作模式“午休”。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当我国的月球探测器登陆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小题2】“玉兔”此工作模式的原因是
【小题1】当我国的月球探测器登陆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地球的公转线速度较慢 |
B.北印度洋海水自西向东流 |
C.伦敦的日影朝向东北 |
D.悉尼(33°55′S)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A.月球距太阳近 |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
C.月球的公转周期(约27.32 日)短 |
D.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
6.
图中三条等温线a、b、c 数值由大到小排列,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半球及等温线弯曲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图中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所示半球及等温线弯曲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线的弯曲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造成的 |
B.等温线的弯曲一定是海陆差异造成的 |
C.上图表示的南半球 |
D.上图表示的北半球 |
A.若是7 月份,①是陆地②是海洋 |
B.若是7 月份,②是陆地①是海洋 |
C.若是1 月份,①是陆地②是海洋 |
D.不管1 月还是7 月②处都是陆地 |
7.
2012 年11 月18 日,被称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从青岛出发,驾驶无动力帆船,历经138 天不间断的航行,于2013 年4 月5 日成功返回青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假如郭川在④地附近海域投放一漂流瓶,该漂流瓶可能最先到达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青岛、合恩角、好望角三地典型植被景观分别为

【小题1】假如郭川在④地附近海域投放一漂流瓶,该漂流瓶可能最先到达
A.⑤地海域 | B.②地沿岸 |
C.⑥地海域 | D.①地沿岸 |
A.①③两地气候深受地形影响 |
B.②③两地均位于沿海,降水丰沛 |
C.①④两地纬度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
D.②④两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
A.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8.
2013年11月8日凌晨,超强台风“海燕”在菲中部东萨马省登陆,它可能成为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遭遇的最强风暴。右图示意台风“海燕”的移动路径,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台风逐步接近东萨马省时,该地风向最可能是( )
【小题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了水循环的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

【小题1】当台风逐步接近东萨马省时,该地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 B.东北 |
C.西南 | D.东南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9.
如图是某日地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四个城市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①扬州②长沙③哈尔滨④石家庄
【小题2】图示天气状况出现时,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四个城市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①扬州②长沙③哈尔滨④石家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甲、乙、丙三地中,风力最强的是丙地 |
B.甲地刮西北风,乙地刮偏北风,丙地刮偏东风 |
C.甲、乙、丙三地都是晴朗天气 |
D.甲、乙、丙三地气温最高的是乙地 |
10.
分析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2】若表示地壳的物质循环(其中c 表示外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若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至④分别表示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 |
B.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水循环的速度变慢 |
C.c 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的影响 |
D.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主要是对b 施加影响 |
A.桂林地区多③类岩石,泰山多④类岩石 |
B.根据海底扩张说的观点,海洋地壳中体积最大的是③类岩石 |
C.生物出现以后,参与了②类岩石的形成 |
D.e 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
11.
若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小题2】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
【小题3】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小题1】图中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2—4 月 | B.5—7 月 |
C.7—8 月 | D.9—10 月 |
A.梅雨连绵 | B.春雨霏霏 |
C.冰雪融化 | D.台风活动频繁 |
A.洪涝灾害频繁 | B.诱发地震、滑坡 |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 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 |
12.
如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
A.①泥沙沉积 | B.②侵蚀作用 | C.③水平挤压 | D.④岩层断裂 |
13.
厄尔布鲁士峰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脉),海拔5642 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东经42°26′南面距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还有20 多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大高加索山脉海拔高度很大,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其带谱从基带到山顶依次大致是
【小题2】厄尔布鲁士峰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小题1】大高加索山脉海拔高度很大,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其带谱从基带到山顶依次大致是
A.常绿硬叶林—针叶林—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 |
B.温带草原—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带—高山苔原带—高山冰雪带 |
C.常绿阔叶林—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 |
D.针叶林—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