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图中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最有可能是下列四图中的 图。(1分)
(2)图中形成伸入沙漠的锲形绿洲的原因是 。(1分)
(3)图中历史古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 ;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2分)
(4)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 和 。如在a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为解决耕地的用水不足,需在a处上游筑坝修水库,则水库蓄水对该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3分)
(5)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图中的雪线有何变化? 。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2分)
(6)a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主要条件有:
。(3分)
2.单选题- (共4题)

【小题1】关于下列地理事物变化特点,正确的是
A.从④到①黄河的径流量和含沙量都明显递减 |
B.从③到①黄土的颗粒逐渐变细 |
C.从②到①是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 |
D.夏季气温从②到④逐渐升高 |
A.过度樵采 | B.毁林开荒 | C.开矿 | D.历代战争 |
A.在d地打坝建库 | B.在a地种草护坡 |
C.在c 地平整土地 | D.在b地修筑梯田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A.东.西.北.南 | B.北.南.西.东 |
C.南.北.东.西 | D.西.东.南.北 |
A.①树可能是红松,② 树可能是白杨 |
B.大小树皆伐,不利于林木的更新 |
C.减少植物的蒸腾,促进土壤沼泽化 |
D.降低采伐难度,提高生产率 |
A.水旱灾害频发 | B.沙尘天气加重 |
C.物种减少 | D.地震灾害 |

【小题1】年降水量最多的一地是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A.800 m | B.1500 m | C.1800 m | D.2500 m |
A.该区域主要河流流向大致呈从北向南流 |
B.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C.发展立体农业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是本区国土整治的主要措施 |
D.适合村庄周围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甜菜、甘蔗、小麦等 |

【小题1】该经线经过
①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 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③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⑤ 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A.① ③④ ⑤ | B.② ④ ⑤ |
C.① ③ ④ | D.① ② ⑤ |
A.平原面积广大 | B.季风气候显著 |
C.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 | D.内河运输发达 |
3.选择题- (共5题)
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今年我国两会提出“智慧城市”的新理念,发展问题得到更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5
材料二 它是我国12世纪初的一幅杰出风俗画,集中表现了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繁荣热闹的景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北师版《历史》七下教师用书
材料三 1918年,护法军政府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入闽,建立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护法军政府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推行了不少进步措施,漳州出现了新气象。漳州向近代化城市迈进了一大步。
——《漳州历史》
材料四 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大地改变现代社会生活的属性。……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的普及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远足能力,驱车上班或郊游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华师版《世界历史》九下教师用书
今年我国两会提出“智慧城市”的新理念,发展问题得到更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5
材料二 它是我国12世纪初的一幅杰出风俗画,集中表现了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繁荣热闹的景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北师版《历史》七下教师用书
材料三 1918年,护法军政府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入闽,建立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护法军政府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推行了不少进步措施,漳州出现了新气象。漳州向近代化城市迈进了一大步。
——《漳州历史》
材料四 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大地改变现代社会生活的属性。……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的普及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远足能力,驱车上班或郊游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华师版《世界历史》九下教师用书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