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83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5/22

1.综合题(共2题)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

(4)下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试根据图18相关信息填写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
2.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6分)

(1)比较A、B两地风速、风向及图示时刻天气特征,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8分)
 
风速
风向
天气特征
A
 
 
 
B
 
 
 
 
(2)A、B两地易发生洪涝灾害,说明其多发的月份,结合水循环相关环节分析该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4分)

2.选择题(共7题)

3.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blank#}1{#/blank#},具有{#blank#}2{#/blank#}效应,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blank#}3{#/blank#}.
4.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blank#}1{#/blank#},具有{#blank#}2{#/blank#}效应,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blank#}3{#/blank#}.
5.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七彩色光照在白屏上,形成漂亮的光带.准备甲.乙两支温度计,将玻璃泡用墨汁涂黑.将甲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同时乙温度计放在彩色光谱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通过隔时比较,发现{#blank#}1{#/blank#}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快,这个实验说明的物理知识是{#blank#}2{#/blank#}.
6.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七彩色光照在白屏上,形成漂亮的光带.准备甲.乙两支温度计,将玻璃泡用墨汁涂黑.将甲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同时乙温度计放在彩色光谱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通过隔时比较,发现{#blank#}1{#/blank#}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快,这个实验说明的物理知识是{#blank#}2{#/blank#}.
7.太阳光谱的红光外测存在{#blank#}1{#/blank#}线,它具有{#blank#}2{#/blank#}.在紫光的外测存在{#blank#}3{#/blank#}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blank#}4{#/blank#}.这两种都是人眼{#blank#}5{#/blank#}的光.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blank#}6{#/blank#}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8.太阳光谱的红光外测存在{#blank#}1{#/blank#}线,它具有{#blank#}2{#/blank#}.在紫光的外测存在{#blank#}3{#/blank#}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blank#}4{#/blank#}.这两种都是人眼{#blank#}5{#/blank#}的光.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blank#}6{#/blank#}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9.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blank#}1{#/blank#},物体的{#blank#}2{#/blank#}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blank#}3{#/blank#},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blank#}4{#/blank#}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红外线具有{#blank#}5{#/blank#}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blank#}6{#/blank#},对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B超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blank#}7{#/blank#}.

3.单选题(共7题)

10.
下图为“世界某沿海城市城区分布图和海岸线变化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四个地点的地面坡度最大的可能是
A.e地B.h地C.q地D.f地
【小题2】据乙图可知,该地海岸线变化的主导原因是
A.海水侵蚀增强B.入海泥沙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D.修建水库
11.
下图为“某城区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三圈环流B.季风环流C.热力环流D.反气旋
【小题2】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效应B.海陆热力差异C.地势起伏D.城市热岛效应
12.
下图示意沿海地区的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五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B.②地为地中海气候
C.③地年降水量多于④地D.⑤地多对流雨
【小题2】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A.①B.②C.④D.⑤
13.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附近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图中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B.乙处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C.丙处多曲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D.丁处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小题2】有关甲、乙、丙、丁四处多发灾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处易发生旱灾B.乙处易发生泥石流
C.丙处易发生洪灾D.丁处易发生滑坡
14.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中右侧分别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河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P湖为外流湖,水面季节变化较大B.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C.甲河为内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D.乙河流穿越了背斜谷地
【小题2】关于甲河流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常年受到台风影响B.存在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D.冬季盛行西南风
15.
该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A.水泥厂B.钢铁厂C.棉纺厂D.造船厂
【小题2】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是
A.使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B.使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突出
C.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复杂
D.使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16.
下图(左)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示意图”,下图(右)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A.Ⅰ阶段人口总数变化不大B.Ⅱ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C.Ⅲ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减少D.Ⅳ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小题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200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ⅡB.201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Ⅳ
C.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