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下列“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地形基本上以__________米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地区。
(2)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图中的条件对A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该地区地形基本上以__________米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地区。
(2)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图中的条件对A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单选题- (共7题)
2.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题。
【小题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小题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小题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
A.河流水量 | B.土壤肥力 | C.川地面积 | D.林木蓄积量 |
3.
【小题2】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
①水源充足,植被繁茂,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下图为“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A.A地为槽型河谷 |
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
C.C地位河漫滩平原 |
D.B地为三角洲平原 |
①水源充足,植被繁茂,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4.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小题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气候因素 | B.居民点分布 | C.地形因素 | D.工业分布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5.
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108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由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地势( )
【小题2】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小题1】图示区域地势( )
A.东南高、西北低 | B.西北高、东南低 |
C.东北高、西南低 | D.西南高、东北低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8.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小题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小题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呈多边形 | B.呈带状 | C.呈环形 | D.呈团状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