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1°34′,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31°36′,游览完A山后,在山顶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向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BBC”播报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4点整,那么经过A山顶经纬线的度数分别是M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____________。③河流流经的山地主要是林地,从该地所处的自然带分析,可能是____________带。试比较③④两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何差异。
(4)近几年,发现市区地面在缓慢下沉,自来水也不断减少。为解决D处居民小区的吃水问题,经有关部门勘测决定在E处建设一水库,分析此地建水库的有利条件。
(5)勘探单位同时规划了两条向小区输水的方案(图示a、b)。其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分析该水库建成后,除满足居民优质水源的供应外,还有_______、旅游等作用。
(6)图中F、G、H四地,最适合建海港的是 ,原因 ;适宜建盐场的是 ,原因 。
(7)该天文爱好者前往B地旅游时,所欣赏到的景观主要是_______地貌。

(1)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1°34′,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为31°36′,游览完A山后,在山顶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向时,他从收音机里收听到“BBC”播报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4点整,那么经过A山顶经纬线的度数分别是M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____________。③河流流经的山地主要是林地,从该地所处的自然带分析,可能是____________带。试比较③④两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何差异。
(4)近几年,发现市区地面在缓慢下沉,自来水也不断减少。为解决D处居民小区的吃水问题,经有关部门勘测决定在E处建设一水库,分析此地建水库的有利条件。
(5)勘探单位同时规划了两条向小区输水的方案(图示a、b)。其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分析该水库建成后,除满足居民优质水源的供应外,还有_______、旅游等作用。
(6)图中F、G、H四地,最适合建海港的是 ,原因 ;适宜建盐场的是 ,原因 。
(7)该天文爱好者前往B地旅游时,所欣赏到的景观主要是_______地貌。
2.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左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引江济汉”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10年3月在湖北荆江河段与汉江之间开工(右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汉”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的作用。
(4)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华北未来可持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3.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

(1)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2)简述圣彼得堡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

(1)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2)简述圣彼得堡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2.单选题- (共15题)
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B
【小题2】据图推测该岛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B
【小题3】我国决定将四川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场址迁到A,其主要因素可能是C

【小题1】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B
A.海陆位置 | B.纬度与地形 | C.纬度与洋流 | D.地形与洋流 |
A.南多北少 | B.东北向西南递减 |
C.西多东少 | D.东南向西北递减 |
A.发射初速度小 | B.国防安全需要 |
C.利于运输、发射大型火箭 | D.晴朗天气多 |
6.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小题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 B.光热、降水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A.水土流失 | B.沙尘暴 | C.土地盐碱化 | D.洪涝灾害 |
8.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等高线最密集的是
【小题2】图示区域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等高线最密集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P地坡度最陡 | B.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
C.最大高差小于35米 | D.Q地位于阳坡,光照条件较好 |
9.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 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 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 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 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小题2】次日泰山站
A. 日出正南 B. 太阳高度变大
C. 白昼变短 D. 极昼即将开始

【小题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 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 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 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 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小题2】次日泰山站
A. 日出正南 B. 太阳高度变大
C. 白昼变短 D. 极昼即将开始
10.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路灯


A.a日开启时刻与降旗时刻相同 | B.d日关闭时刻晚于乌鲁木齐 |
C.夜晚照明时间c日比d日长 | D.b日提前开启可能受天气影响 |
11.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小题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光热、降水 | B.土壤、水源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A.水土流失 | B.沙尘暴 |
C.土地盐碱化 | D.洪涝灾害 |
12.
西亚城市迪拜努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比重,打造梦幻之城。下图反映了该城从海里填出两个棕榈形岛屿的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迪拜填造棕榈形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填海造陆建新城可能导致( )

【小题1】迪拜填造棕榈形岛屿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御飓风的袭击 | B.发展海水养殖业 |
C.提高旅游吸引力 | D.承接炼油业转移 |
A.近海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
B.沿海湿地生态效益增强 |
C.地下径流入海更加通畅 |
D.海岸带不再受海浪侵蚀 |
14.
【小题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
A.普通服装制造 | B.汽车制造 |
C.金属冶炼 | D.甘蔗制糖 |
15.

【小题1】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小题2】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
B.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
C.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
D.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
17.
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的年降水量范围是
【小题2】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的年降水量范围是
A.300mm—450mm | B.300mm—530mm |
C.450mm—530mm | D.≥450mm |
A.降雨侵蚀力是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
B.年降水量超过450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 |
C.当年降水量超过300mm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
D.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雨侵蚀力的大小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