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环境保护)图甲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占比图”,图乙为“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甲判断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和水资源与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
(2)分析我国各大区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据图甲判断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和水资源与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
(2)分析我国各大区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指出丹霞地貌作为旅游资源有哪些价值?
(3)据统计,2012年春节长假7天时间里,丹霞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 700多万元。据统计,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城市、港澳地区及周边省市。试评价其开发条件。
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下图是丹霞山景观图。
(2)指出丹霞地貌作为旅游资源有哪些价值?
(3)据统计,2012年春节长假7天时间里,丹霞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 700多万元。据统计,游客主要来自珠三角城市、港澳地区及周边省市。试评价其开发条件。
3.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市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上海市和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带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全面融合发展。上图为世博会中国馆。
(1)旅游业又被称为“朝阳产业”,结合材料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世博会期间,许多中外游客要游览中国馆,体验一下“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意境,这主要反映了旅游业对区域文化发展有何意义?
(3)简要说明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测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市带来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上海市和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带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全面融合发展。上图为世博会中国馆。
(1)旅游业又被称为“朝阳产业”,结合材料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世博会期间,许多中外游客要游览中国馆,体验一下“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意境,这主要反映了旅游业对区域文化发展有何意义?
(3)简要说明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33题)
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1年1月4日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介绍,到2020年要比2005年增加4 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增加13亿立方米的蓄积量。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分析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风暴潮的袭击 |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
5.
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 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 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 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 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6.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和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据此完成下题。
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主为、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主为、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 | B.法律手段 |
C.经济手段 | D.环境技术手段 |
7.
(题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方针,据此回答下题
从我国土地利用的原则考虑,下面哪个地区应该退耕还牧 ( )
从我国土地利用的原则考虑,下面哪个地区应该退耕还牧 ( )
A.鄱阳湖平原 | B.呼伦贝尔草原 |
C.河西走廊 | D.辽河平原 |
8.
读下面漫画,回答下题。

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 |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
9.
政府加强执法力度,遏制对环境的危害,说明了( )
A.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是环境管理最重要的手段 |
B.立法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
C.政府是环境管理的对象 |
D.国家和政府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作为 |
10.
资源评价就是对拟开发利用资源的合理性、可利用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进行评价。读“我国各省区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回答下题。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 )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 )
A.重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 |
B.大力发展种植业 |
C.开垦荒地,增加播种面积 |
D.突出畜牧业优势 |
11.
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滇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具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交通不便 | B.地势高 |
C.气候类型多样 | D.人类活动少 |
13.
(题文)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下题。
20世纪5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以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在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
20世纪5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以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在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
A.库区生态系统消失 | B.地下水位上升 |
C.水库的防洪功能丧失 | D.加剧了该地区的荒漠化 |
15.
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
16.
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图”,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1995年的三大产业构成,回答下题。

从该国三大产业构成和变化分析,该国可能是( )

从该国三大产业构成和变化分析,该国可能是( )
A.伊拉克 | B.俄罗斯 | C.泰国 | D.新加坡 |
17.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城市特色是城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要受自然背景、社会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制约。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海口成为生态特色城市,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处临海,水源充足 ③起步晚,规划较好 ④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⑤经济基础好
【小题2】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往往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 )
①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④发展旅游业不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小题1】海口成为生态特色城市,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处临海,水源充足 ③起步晚,规划较好 ④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⑤经济基础好
A.①④ | B.②③ | C.④⑤ | D.③④ |
①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④发展旅游业不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
国家环保局把刻有“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字样的匾额,郑重地交到广西贵港市市长手中,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式启动,也预示着我国开始探寻2l世纪的绿色工业文明之路。据此完成下题。
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弃物低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 )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弃物低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④⑤ |
22.
(题文)我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东湖,已建设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东湖总面积33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其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据此回答下题。
有关东湖湿地的发展方向较为合理的为 ( )
①利用大面积水域适当发展水产业②建成当地最大的水产养殖中心③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发展旅游业
有关东湖湿地的发展方向较为合理的为 ( )
①利用大面积水域适当发展水产业②建成当地最大的水产养殖中心③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发展旅游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23.
(题文)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下图,回答下题。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
25.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下图为私家园林奇畅园的一景。据图回答下题。

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 )

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 )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 |
C.当地的民族风情 | D.豪华富贵的皇家风范 |
27.
(题文)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 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9.
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预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根据下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题。

c地建休闲度假区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c地建休闲度假区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环境承载量大,旅游配套设施好 |
B.环境优美,旅游配套设施好 |
C.环境承载量大,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
D.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
30.
“年年岁岁潮吞人”。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两岸经常有游客驻足观潮。不过钱塘潮虽为奇观,但潮水也无情,屡次发生潮水将观潮者卷入江中事故,这与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题。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
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
A.选择合适的位置 | B.选择观察时机 |
C.抓住景观特点 | D.以情观景 |
31.
关于旅游活动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
①它能满足人类必需的生存需要 ②它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可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促进文化交流 ④它有利于环境保护
①它能满足人类必需的生存需要 ②它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可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促进文化交流 ④它有利于环境保护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32.
2012年7月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老妇人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 )。
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 )。
A.选择好观赏位置 | B.把握好观赏时机 |
C.抓住景观特点 | D.以情观景 |
33.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据此完成下题。

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读图②猴子观海,试分析欲欣赏此奇景应( )

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读图②猴子观海,试分析欲欣赏此奇景应( )
A.特定观赏点发挥想象 | B.特定时机,移情观景 |
C.抓住景观特色近观 | D.充分领悟山、石、云、松的和谐 |
35.
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据此回答下题。“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旅游最好游山 ③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特征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旅游最好游山 ③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特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36.
“假日经济”发展迅速,一些景点旅游价格也“水涨船高”。据此回答下题。
“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它启动的不仅是旅游业,还包括商业、交通、金融行业,甚至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产业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
“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它启动的不仅是旅游业,还包括商业、交通、金融行业,甚至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产业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
A.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 |
B.旅游业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 |
C.旅游业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
D.旅游业能推动世界和平 |
3.选择题- (共2题)
37.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题。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