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757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5

1.综合题(共3题)

1.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_岩,A受到_______作用,形成B_______岩。
(2)A和B岩石,在____条件下,发生③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___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___。
(4)从__________到形成各种__________,又到__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含义是:A:____、E:_____、G:风化作用、L:___、F:___、S:固结成岩作用、W:_________、M:_________。
(2)试比较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异同。
(3)结合上图,总结哪些地质作用可以形成哪些类型的山地?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1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2图中________(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_______(岩石)。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 (  )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6)根据材料1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2.判断题(共1题)

4.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___。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__。
(4)在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下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你认为其“玉颈”变细是受_______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5)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

3.单选题(共11题)

5.
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小题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6.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小题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被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被沉积
7.
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
【小题2】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冷却凝固D.重熔再生
8.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B.裂谷—②
C.沙丘—③D.戈壁—④
【小题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①B.②C.③D.④
9.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
A.①②B.④⑤⑧C.②④D.③⑥⑦⑨
【小题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
A.②B.③C.⑦D.⑨
【小题3】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10.
读下列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可溶性岩石、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甲、丙、丁三种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长白山、塔里木盆地
C.云贵高原、亚平宁半岛、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山东半岛、台湾岛
11.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①B.②C.③D.④
12.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
①地壳物质循环 ②碳循环  ③水循环  ④生物循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景观中,所表示的地貌是
A.山脊B.U型谷C.V型谷D.陡崖
【小题2】图示景观中,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断层C.滑坡D.崩塌
14.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小题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小题3】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沉幅度大,河流挟带的泥沙多B.冰川侵蚀作用
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D.风力搬动能力强
15.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的地貌有()
①新月形沙丘   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 ④风蚀蘑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风力作用 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填空题(共1题)

16.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