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75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10/12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下面甲、乙两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18分)

(1)甲、乙两图相比较,实际范围较大的是 图。(2分)
(2)甲图中a河和b河的分水岭是    。列举该山脉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__。(3分)
(3)山脉①是__    _山,此山在我国气候上的重要意义是    
。(3分)
(4)甲图中 -10℃ 等温线在②处明显南凸,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要_____(高、低),其原因是
。(3分)
(5)根据图中信息及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比较甲图中C河与乙图中D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异同。(7分)
水系方面:
水文方面:
2.
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相关地区气候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A、B两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B地区地表形态有何特征?如何形成的?
(3)流经A地区的著名河流与亚马孙河相比较,在水文特征和开发利用方面有哪些主要不同点?为什么?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下旬,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截至2008年5月28日上午9时,湖南省连降三日的暴雨已造成7人死亡,11人失踪,农作物受损面积7万亩,400多栋、2 100间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5条,毁坏路基47千米。

2008年5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17个县市遭受洪涝风暴灾害袭击,共造成18人死亡,12人失踪,166人受伤,4 600多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分析其原因。

2.选择题(共4题)

4.

把音节补充完整。

sh{#blank#}1{#/blank#}    j{#blank#}2{#/blank#}    h{#blank#}3{#/blank#}    h{#blank#}4{#/blank#}

说                        角                 哈                画

5.

读拼音,写汉字。

zhū                          yīng                  gāi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6. T℃时,在一个体积为2L的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7. T℃时,在一个体积为2L的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3.单选题(共2题)

8.
下图中的四地代表拉萨、昆明、重庆和贵阳,读图完成18~19题。

【小题1】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最低B.位于谷地
C.太阳高度角大D.距海洋近
【小题2】④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森林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的持续影响D.较低纬度和较高海拔
9.
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 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 1cm,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
A.1:1000 和 1:50000B.1:2000 和 1:50000
C.1:5000 和 1:20000D.1:20000 和 1:5000
【小题2】图中 B 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 A 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350 米和 200 米B.300 米和 250 米
C.300 米和 350 米D.200 米和 300 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