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1)该区域属于 (气候类型),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气候夏季降水特点是?
(2)该区域主要以 (地形类型)为主,图中居民地处 (山体部位名称)附近。居民点附近的河流流向为 。
(3)该区域当暴雨来临时,河水暴涨,引起水流泛滥,造成 灾;降水过多淹没农田,使农作物绝收,造成 灾。

(1)该区域属于 (气候类型),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气候夏季降水特点是?
(2)该区域主要以 (地形类型)为主,图中居民地处 (山体部位名称)附近。居民点附近的河流流向为 。
(3)该区域当暴雨来临时,河水暴涨,引起水流泛滥,造成 灾;降水过多淹没农田,使农作物绝收,造成 灾。
2.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内沿36°N纬线的降水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材料一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 下图为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和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量分布曲线图。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3)简述图示区域内沿36°N纬线的降水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2.单选题- (共25题)
3.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小题2】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小题1】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 B.干旱 | C.低温冻害 | D.滑坡、泥石流 |
A.黄河下游地区 | B.长江中游地区 | C.云贵高原 | D.珠江三角洲 |
4.
下图示意某地区沙暴日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四地沙暴日数对比正确的是
【小题2】丁地区沙暴日数有别于周围地区的原因是

【小题1】图中四地沙暴日数对比正确的是
A.甲>乙 丙>丁 | B.甲<乙 丙>丁 |
C.甲>乙 丙<丁 | D.甲<乙 丙<丁 |
A.地势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B.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显著 |
C.受山地阻碍,大风日数少 | D.气候湿润,风力作用较弱 |
5.
近年来全球地震多发,依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地震的发生与岩石的挤压变形有关,下列能够演示这一过程的实验是( )
【小题2】造成图中地震的主要原因( )

【小题1】地震的发生与岩石的挤压变形有关,下列能够演示这一过程的实验是( )
A.![]() | B.![]() | C.![]() | D.![]() |
A.变质作用 | B.地壳运动 | C.火山喷发 | D.人类活动 |
6.
【小题1】热带气旋“桑美”于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
【小题2】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小题3】“桑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
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小题1】热带气旋“桑美”于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
A.强热带风暴 | B.台风 | C.强台风 | D.超强台风 |
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 |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 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④ | D.①③⑤ |
7.
下表为2007年9月影响我国的第13号台风“韦帕”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韦帕”的移动方向是
【小题2】台风“韦帕”于9月19日02时登陆,其登陆地最有可能位于

【小题1】“韦帕”的移动方向是
A.西北方向 | B.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 C.东北方向 | 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
A.江苏省南部 | B.福建省南部 | C.浙江省南部 | D.台湾省北部 |
8.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
【小题2】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 )

【小题1】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 B.洪水频发 |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 D.海水入侵 |
A.地震 | B.山崩 | C.塌陷 | D.地面沉降 |
9.
如果下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⑦④ |
10.
下列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及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小题2】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曲线 |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化大 |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 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
11.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小题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小题1】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
A.寒潮 | B.酸雨 | C.水土流失 | D.土地荒漠化 |
A.森林覆盖率高 | B.经济发达 | C.降水充沛 | D.纬度位置和地形 |
A.植树造林 |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 C.退耕还牧 | D.加强冬季供暖 |
14.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小题2】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小题3】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小题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6.
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 | 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
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
18.
下图中“4”、“5”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某日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小题2】地质灾害风险区和用电紧缺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小题1】图中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沙尘暴、寒潮 | B.暴雨、低温 |
C.干旱、台风 | D.暴雨、高温 |
20.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小题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小题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 B.泥石流 | C.旱灾 | D.水灾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2.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遭受“重旱”的省区有
【小题2】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是该地区①是全国唯一的重旱区 ②受灾面积大 ③人口与城市密集 ④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小题3】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小题1】图中遭受“重旱”的省区有
A.粤、冀、晋、鲁 | B.豫、辽、晋、陕 |
C.藏、川、甘、宁 | D.冀、晋、陕、藏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低 | B.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高 |
C.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 | D.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低 |
23.
下面四个与地震相关的短信中,可信的是( )
A.海地地震引发了海啸,北京地区的居民要马上撤离 |
B.有人预测2015年5月1日上午8点天津要发生6.5级地震 |
C.最近蚂蚁频繁搬家,肯定要地震了 |
D.如果发生地震,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桌边 |
24.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 ⑤寒潮
【小题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小题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小题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小题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A.洪涝 | B.台风 | C.泥石流 | D.干旱 |
A.A | B.b | C.c | D.d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③⑥ | D.②③④⑤ |
25.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26.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
3.选择题- (共10题)
34.
三年的中学时光匆匆而过,我们已经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②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
③社会上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
④听从家长安排,自己不用选择
3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2,a)在正比例函数 {#mathml#}{#/mathml#} 的图象上,则点Q(a,3a﹣5)位于第{#blank#}1{#/blank#}象限.
36.灾后重建,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灾民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桂花村派男女村民共15人到山外采购建房所需的水泥,已知男村民一人挑两包,女村民两人抬一包,共购回15包.请问这次采购派男女村民各多少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