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 孟买人口1300多万,里约热内卢人口1400多万,均为世界人口超级大城市; 印度人口11.2亿,巴西人口 1.9亿,两国均为世界人口大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两个国家在自然环境上的共同特征。(2)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3)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A ;E ; K ;N 。
(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 ; ;④ 。
(3)列举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
(4)东北的三江平原,曾经是沼泽遍地的、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重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材料: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分析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区“盛产”古都的自然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3)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单选题- (共15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海峡分别是
A.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海峡 |
B.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 |
C.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曼德海峡 |
D.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麦哲伦海峡 |
A.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和土耳其海峡 |
B.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
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大高加索山脉 |
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

【小题1】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
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A.以西多高原、山地,以东多平原 |
B.以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东经济发展速度快 |
C.以西人口密集,以东人口稀疏 |
D.以西交通不便,以东交通便利 |

【小题1】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可能是
A.闽江、 黑龙江、 伊犁河、 海河 |
B.海河、 黑龙江、 闽江、 伊犁河 |
C.海河、 闽江、 伊犁河、 黑龙江 |
D.黑龙江、 海河、 闽江、 伊犁河 |
A.汛期长且只有一个 |
B.纬度较高,有较长的结冰期 |
C.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大 |
D.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

【小题1】图中序号所示盆地所在省区的简称排序正确的是( )
A.新、川、新、青 |
B.新、川、藏、青 |
C.甘、川、藏、青 |
D.新、川、新、藏 |
A.①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
B.②盆地的东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C.③盆地水资源丰富 |
D.④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

【小题1】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③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城市郊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郊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城市生态功能的调控区,还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原材料、能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区,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下图左图为我国一特大城市城郊稻藕轮作与稻鱼混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种植结构模式,下右图为该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最可能是
A.上海 | B.西安 | C.西宁 | D.天津 |
A.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
B.改善城乡生态,美化环境 |
C.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 |
D.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
采冰,即采集冰块。要达到采冰的程度,冰层厚度至少要在20厘米,大规模的采冰要到30厘米才可。冰块的形成是冰晶不断的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流动的水会阻扰晶核的长大的过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我国东北地区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对冰块的透明度要求很高。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
A.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 |
B.松花江淡水资源丰富 |
C.松花江冬季结冰期长 |
D.松花江水质良好,冬季含沙量较高 |
A.用于制作冷饮 | B.用于食品保鲜 |
C.室内装饰的需要 | D.取水不方便 |
“北方那消失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面积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展现在眼前的这几百里绿色平原,当然是全省的‘白菜心’了”,“南边云雾缭绕的蔚蓝色山峦,是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这是《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内陆省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内陆省(简称)为
A.陇 | B.晋 | C.冀 | D.秦 |
A.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
B.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都很大 |
C.都有结冰期,北方的长,南方的短 |
D.下游都曾出现过断流现象 |
“雪卷”是冬天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只有在温度、湿度、风速、地形及雪花之间完美结合后才能形成。它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外部条件:首先,地形为缓坡,地面上要先有层快要结冰的积雪;其次,要在积雪上降落比较厚的新雪,温度要保持0-1℃,否则雪卷会立即散掉;最后,时速至少达到40km的阵风,如果是持续不断的大风,雪花则会被吹散,不会形成“雪卷”。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雪卷”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南岭 | B.青藏高原 |
C.云贵高原 | D.东北平原 |
A.降水、耕地资源 |
B.昼夜温差、水源 |
C.气候、地形 |
D.光照、热量 |

【小题1】图中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是
A.秋季开始的日期 | B.梅雨开始的日期 |
C.寒潮出现的日期 | D.积雪融化的日期 |
A.11月1日—11月15日 | B.11月15日—12月1日 |
C.12月1日—12月15日 | D.12月15日—12月31日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