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从源头至日内瓦湖,罗讷河为冰川、峡谷河段,两岸巍峨峭壁,河水奔流直下,将泥浆水倾入清澈的日内瓦湖。罗讷河是“吐纳”日内瓦湖水的主要河流。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在此交汇。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水清澈见底,而从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尔沃河水却湍急浑浊,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左下图)。右下图示意罗讷河部分流域。

(1)判断图中罗讷河、阿尔沃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罗讷河对日内瓦湖的影响。
(3)根据罗讷河流域特征,说明其在瑞士境内的主要开发方向及理由。
塞内加尔地处非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主;渔业是塞内加尔主要创汇产业之一。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也是主要的种植业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水系示意图。

(1)概括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评价塞内加尔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4)分析沿海洋流对塞内加尔西北部海域渔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4题)
自北往南流的F河流经M城,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飘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区,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城可能位于( )
A.英国 | B.澳大利亚 | C.俄罗斯 | D.阿根廷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甲、乙两个时期的海岸线变迁图,图中a、b为对应时期的月均温等值线(月份和温度值均相同)分布状况,在只考虑全球气温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下,a对应甲时期,b对应乙时期。
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信息表明,该区域此时( )
A.受暖流影响 | B.处于夏半年 | C.南部炎热干燥 | D.盛行西南风 |
A.大陆冰盖范围小 | B.平均气温高 | C.山地雪线低 | D.平均湿度大 |


【小题1】居住在城市①的某人,该日上午8:00出发,坐4小时飞机到达城市②(78°W),将停留几天。此人这一天经历的白昼时间应为( )
A.14小时20分钟 | B.12小时 |
C.12小时40分钟 | D.11小时40分钟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以下关于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
A.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 | B.甲冬季强盛,乙夏季强盛 |
C.甲是由副热带高压北移形成的 | D.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 |
A.我国华北处于雨季 | B.非洲南部动物向北部迁徙 |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 D.全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
A.西欧气温降低 | B.中国自然带北移 | C.冰川的覆盖面积扩大 | D.海平面上升 |

【小题1】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乳畜业 | B.水稻种植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混合农业 |
A.3个月 | B.4个月 | C.5个月 | D.6个月 |

【小题1】读图,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
A.甲附近河段 | B.乙附近河段 | C.丙附近河段 | D.丁附近河段 |
A.图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
B.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来源 |
C.图中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 |
D.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 B.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
C.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 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
A.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 B.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

【小题1】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Ⅰ浅,Ⅱ深)
A.① Ⅰ | B.③ Ⅱ |
C.② Ⅱ | D.④ Ⅰ |
A.①大陆I型荒漠是寒流海岸型荒漠和回归线型荒漠 |
B.②大陆无I型荒漠的原因是地形起伏 |
C.③大陆Ⅱ型荒漠是回归线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 |
D.④大陆Ⅱ型荒漠是大陆内部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 |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祥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能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省(区)可能是( )
A.台湾 | B.甘肃 | C.新疆 | D.湖南 |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 B.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
C.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好 |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更强 |
A.蒸发量大,加剧水分不足 | B.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 |
C.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 | D.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 |
伊朗亚兹德拥有5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完整的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伊朗亚兹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题。
【小题1】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
A.地理环境闭塞 | B.定期维护修理 |
C.地质构造稳定 | D.气候条件干燥 |
A.风沙侵袭频繁 | B.地下水资源丰富 |
C.气温年较差较大 | D.土壤直立性强 |
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A.发达便利的交通线 |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
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
A.种类 | B.成本 |
C.新鲜度 | D.品质 |
A.完善了服务功能 | B.扩展了地域范围 |
C.推动城市化进程 | D.改变土地利用类型 |
通过多年探索,地处非洲北部内陆的N国终于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使鲜鱼摆脱“奢侈”标签而进入普通家庭的餐桌。研究过程中发现,鱼苗直接投入湖泊养殖则会当天死亡,而将鱼苗投入室内装满湖水的鱼缸中养殖则能正常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鲜鱼曾是N国的“奢侈”标签,其直接原因是( )
A.活鱼运输成本过高 | B.鱼类养殖成本过高 |
C.鱼类养殖技术落后 | D.境内鱼类资源匮乏 |
A.降低湖水盐度 | B.投放大量饵料 | C.增加湖泊水量 | D.调节湖水温度 |
A.水域广 | B.污染少 | C.热量足 | D.品种全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