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771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
(3)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2.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2.单选题(共16题)

3.
下图是亚丁湾及周边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中甲地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林带
【小题2】乙处沿箭头方向航行的轮船将通过的海上通道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D.英吉利海峡
4.
读朝鲜半岛及附近海域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与朝鲜关系可用“一衣带水”形容,其中“水”是指( )
A.鸭绿江B.黑龙江C.黄海D.东海
【小题2】影响半岛中部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B.地形
C.季风D.太阳辐射
5.
下图为某国简图。该国总人口约2 895万,其中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4%。全国可耕地面积约3 000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约300万公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海拔2 479米)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A.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
C.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也小
D.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小题2】该国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河流 ②地形 ③交通线和港口的分布 ④石油资源的分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小题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7.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区域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 乙—④ 丙—③ 丁—②
B.甲—③ 乙—① 丙—② 丁—④
C.甲—② 乙—① 丙—③ 丁—④
D.甲—④ 乙—② 丙—① 丁—③
【小题2】造成甲、丙两地冬季降水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附近海域洋流性质差异D.地形、海陆位置的差异
【小题3】②所示城市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海陆位置D.太阳辐射
8.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
A.青藏高原B.天山北麓C.江南丘陵D.横断山区
【小题2】“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
【小题3】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   )
A.带状B.圆形C.三角形D.方形
9.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
A.自东北向西南流B.自西北向东南流
C.自西南向东北流D.自东南向西北流
【小题2】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90米B.385米C.550米D.632米
10.

   新生小李入学,从大门H出发按顺时针方向匀速沿学校外缘走了一圈,手机计步器显示走了3600步,共计1800m(轨迹如下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小李出发的校门,位于学校(  )
A.东侧B.南侧
C.西侧D.北侧
【小题2】学校面积最接近(  )
A.18000m2B.20000m2
C.200000m2D.360000m2
1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2200千米B.275千米
C.550千米D.1100千米
【小题2】此时
A.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图示地区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
C.非洲最南端气候高温多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小题3】有关图中海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信风带,风急浪高B.位于海沟,地壳运动活动
C.纬度较高,海水结冰期长D.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
12.
2015年12月15日,我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正式出征,向南极腹地的昆仑站和格罗夫山进发。读我国南极考察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和南极最高点的昆仑站(80°S,77°E)直线约为
A.820千米B.1020千米C.1420千米D.1220千米
【小题2】我国泰山站(73°51′S,76°58′E)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据图可知长城站应位于泰山站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北方
13.
从当地时间(西十二区)的2016年12月29日后,太平洋岛国———萨摩亚把自己所处的时间从西十二区调整到东十二区,成为全球第一个迎接2017年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题。

变更时区意味着萨摩亚居民“跳过”了
A.2011年 12 月 29 日B.2011 年 12 月 30 日
C.2011 年 12 月 31 日D.2012年1月1日
14.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日较差最大值分别是
A.2月  11℃B.3月  9℃
C.4月   6℃D.12月  5℃
【小题2】有关该图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
B.从气温变化特点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C.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7月降水多
D.6月该地区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
【小题3】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A.1月  0~6时B.3月   7~l2时
C.7月  9~15时D.10月  12~18时
15.
读下图,甲河与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由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50%降至2016年的18%。根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文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盛行西北风
C.潜水补给河水D.河水为一年中最清澈的季节
【小题2】甲河河口附近海域洋流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向北流 降温减湿B.向北流 增温增湿
C.向南流 增温增湿D.向南流 降温减湿
【小题3】1980年和2016年,在甲河A水文站以上地区各下了一场位置、范围、强度和总雨量相当的暴雨,则暴雨过后,A水文站测得的数据2016年与1980年那次相比,错误的是
A.洪峰到来时间较迟B.洪峰流量较大
C.洪峰到来时河水含沙量较大D.洪峰过后水位削减较快
16.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水汽来源于
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
【小题2】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①西风带南移②低压北移③信风带北移④暖流影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7.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甲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
A.大洋洲B.欧洲C.南美洲D.北美洲
【小题2】若图中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乙点所在区域
A.春季升温快,水热条件好
B.秋季正值春小麦收获季节
C.夏季气温高,降水量丰富
D.冬季寒潮使农业减产严重
18.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小题3】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3.选择题(共1题)

19.2016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