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某地区河流流域示意图。


(1)判断乙河流经的主要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指出乙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3)甲河下游阴影地带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分析此处该作物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一:某地区河流流域示意图。


(1)判断乙河流经的主要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指出乙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3)甲河下游阴影地带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分析此处该作物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简要说明G河段流量曲线较平稳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述G河段的开发利用方向。
(3)E河段沿岸地区粮食生产发展得比G河段沿岸地区好,分析其自然原因。
材料一:欧洲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和E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

(1)简要说明G河段流量曲线较平稳的原因。
(2)结合材料,简述G河段的开发利用方向。
(3)E河段沿岸地区粮食生产发展得比G河段沿岸地区好,分析其自然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R国建成了全世界最早的现代滴灌系统。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较,滴灌技术可节水35%至50%,水和肥利用率高达90%,这项技术推广以来,R国耕地面积从16.5亿平方米增加到44亿平方米,全国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年13亿立方米左右,农业产出却翻了5倍,跻身于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之列。该国国土面积45%是沙漠,但实现了“让鲜花开满沙漠”的梦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在冬季销往欧洲。
(1)说明M湖水位季节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该国鲜花在冬季大量出口欧洲的原因。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R国建成了全世界最早的现代滴灌系统。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较,滴灌技术可节水35%至50%,水和肥利用率高达90%,这项技术推广以来,R国耕地面积从16.5亿平方米增加到44亿平方米,全国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年13亿立方米左右,农业产出却翻了5倍,跻身于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之列。该国国土面积45%是沙漠,但实现了“让鲜花开满沙漠”的梦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在冬季销往欧洲。
(1)说明M湖水位季节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该国鲜花在冬季大量出口欧洲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6.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及投资的新热点。它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础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联合自强的机制。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特征的是( )
①内向保护性,外向竞争性 ②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
③强强联手,增强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 ④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小题2】与GMS完全分布在同一大陆的区域性组织有( )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 ②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③欧盟 ④东南亚国家联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特征的是( )
①内向保护性,外向竞争性 ②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
③强强联手,增强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 ④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 ②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③欧盟 ④东南亚国家联盟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7.
读世界两个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甲、乙两区域认识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图中代表幼发拉底河的字母是( )
【小题4】对甲乙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小题1】对甲、乙两区域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地终年温和多雨,植被茂密 | B.甲地淡水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
C.乙地常年战乱,地理位置重要 | D.乙地最具代表性的作物是水稻 |
A.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 B.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
C.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 D.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
A.a | B.b | C.c | D.d |
A.油气资源 | B.水能资源 | C.森林资源 | D.水产资源 |
8.
下图所示为世界四条著名大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面关于四条河流的正确叙述是( )
【小题2】关于以上各条河流,叙述错误的是(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面关于四条河流的正确叙述是( )
A.①、③河流三角洲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的是①河流 |
B.①、④河流注入海洋的海水盐度较高的是④河流 |
C.②、③河流流经地区,平均海拔较高的是②河流 |
D.③、④河流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是③河流 |
A.①河流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其下游泛滥原因是发源于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泊的支流造成的。 |
B.②河流中游地区航运价值大,入海口无明显三角洲地貌。 |
C.③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是北美洲粮食产量最大的地区。 |
D.④河流流经世界最大的平原,沿岸植被茂盛,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
9.
读美国地形简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美国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 )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大部分国土都在热带 |
B.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三大河 |
C.美国河流、湖泊稀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
D.位于旧金山的“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
A.![]() | B.![]() |
C.![]() | D.![]() |
10.
据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吻合的是( )
【小题2】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吻合的是( )
A.a | B.b | C.c | D.d |
A.农业生产多使用小型机械,以适应耕地少、地块小的特点 |
B.主要农作物有咖啡、可可、香蕉和天然橡胶等热带产品 |
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投入的劳动力较大 |
D.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 |
11.
读俄罗斯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俄罗斯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俄罗斯的农业生产很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1】有关俄罗斯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 B.叶尼塞河是其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 |
C.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势北高南低 | D.乌拉尔山脉东西方向延伸 |
A.耕地面积小 | B.雨热不同期 |
C.纬度高,热量不足且易遭冻害 | D.多台风灾害 |
12.
在各大洲中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广,主要原因是( )
①处西风带
②北大西洋暖流加大对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
③海岸线曲折,阿尔卑斯山为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④季风使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①处西风带
②北大西洋暖流加大对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
③海岸线曲折,阿尔卑斯山为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④季风使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3.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 )
【小题2】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
①气候较湿润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 ④以乳畜业为主

【小题1】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气候较湿润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 ④以乳畜业为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14.

【小题1】河流所在地形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小题2】该河流河口海域( )
读某河流流域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河流所在地形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国际海运繁忙 | B.是“淡水海” |
C.台风多发 | D.有世界著名渔场 |
15.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差逐渐变小 |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
16.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路径飞行,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小题2】一架飞机从B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从B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坐标是
A. (40°N,0°) B. (50°N,0°)
C. (40°N,180°) D. (50°N,180°)

【小题1】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路径飞行,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小题2】一架飞机从B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从B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坐标是
A. (40°N,0°) B. (50°N,0°)
C. (40°N,180°) D. (50°N,180°)
17.

【小题1】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
【小题2】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
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小题3】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
A.13.5℃,14.5℃ | B.22.5℃,13.5℃ |
C.13.5℃,12.5℃ | D.22.5℃,14.5℃ |
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198米 | B.498米 | C.798米 | D.1098米 |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
D.H地比B地降水多 |
18.

【小题1】关于图中城市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甲半岛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小题3】关于乙半岛说法正确的是( )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冬夏气温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城市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气温年较差小,冬暖夏凉 |
B.②受海洋影响大,各月气温都较⑤地高 |
C.③地气温较差最大 |
D.④地7月气温高,受暖流影响 |
A.板块碰撞挤压 | B.流水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海浪侵蚀 |
A.为伊比利亚半岛 | B.地中海气候 |
C.位于印度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 D.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 |
19.
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小题2】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日本1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
B.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
C.日本南北温差大 |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
20.
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是世界上最艰苦的汽车赛事之—,至今已举办了24届。
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自巴黎至达喀尔,若沿箭头方向行进,则在沿途难以见到的景观是 ( )
【小题2】对该拉力赛起点所在国家的错误描述是 ( )
【小题3】该拉力赛举行的季节,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沿岸正值多雨季节。则此时( )
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自巴黎至达喀尔,若沿箭头方向行进,则在沿途难以见到的景观是 ( )
A.斗牛表演 | B.成片的葡萄园 |
C.单峰骆驼队 | D.茂密的热带雨林 |
A.是世界上葡萄酒品质最好的国家之一 |
B.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
C.水能发电量的比重居世界首位 |
D.有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和凯旋门 |
A.穿越北非洲时不会受到成群动物的侵扰 | B.华北平原农作物进人生产旺盛期 |
C.阿斯旺大坝纳赛尔水库水位上涨 | D.恒河水位暴涨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