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欧洲西部(盛行风为西风)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地租a>b>c),回答问题。

(1)该工业区布局在城市东北方的理由是_______。
(2)P点地租_______ (高或低)于b,试分析造成该地地租值变化的原因。
(3)a、b两等值线间最有可能成为_______区,该功能区所占比例_______ (大或小)。
(4)该市计划在两个卫星城中,一个发展高级住宅区,一个发展钢铁工业,你认为在甲卫星城应发展_______,乙卫星城应发展_______。

(1)该工业区布局在城市东北方的理由是_______。
(2)P点地租_______ (高或低)于b,试分析造成该地地租值变化的原因。
(3)a、b两等值线间最有可能成为_______区,该功能区所占比例_______ (大或小)。
(4)该市计划在两个卫星城中,一个发展高级住宅区,一个发展钢铁工业,你认为在甲卫星城应发展_______,乙卫星城应发展_______。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河套平原以盛产粮食而著称,被誉为“塞上粮仓”,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但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河套平原以盛产粮食而著称,被誉为“塞上粮仓”,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但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3.
读美国本土铁路交通示意图、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区域图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与南北向铁路相比,美国东西向铁路修路成本较高;B.美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在以上美国铁路的两个特点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3)美国东北部工业集聚程度很高,简述工业集聚的意义。

(1)A.与南北向铁路相比,美国东西向铁路修路成本较高;B.美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在以上美国铁路的两个特点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3)美国东北部工业集聚程度很高,简述工业集聚的意义。
2.单选题- (共9题)
4.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小题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
B.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
C.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
D.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
A.西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5.

【小题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小题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 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小题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小题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 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小题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6.
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的分离,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武汉市终身人口迁移主要来自( )
【小题2】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武汉市终身人口迁移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 B.华东地区 |
C.北方地区 | D.周边省区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
D.与沿海发达地区远近差异 |
7.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图中, 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小题2】据乙图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小题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主要影响城市地区的

【小题1】甲图中, 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人口增加 | B.城市等级上升 |
C.城市规模扩大 | D.城市职能增加 |
A.污染严重 | B.交通拥挤 |
C.城市内涝 | D.用地紧张 |
A.大气降水 | B.地表径流 |
C.植物蒸腾 | D.水汽凝结 |
8.
读“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 (含预测)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
【小题2】到2045 年, 我国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
A.1965 年最多 | B.1980年最多 |
C.2015 年最多 | D.2045年最多 |
A.老龄人口比例大 | B.人口出生率较高 |
C.人口死亡率较高 | D.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
9.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针对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
B. 加大科技投入,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
C.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D. 大规模使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小题2】关于乙、丙两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展共同条件是
A.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B.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小题1】下列针对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
B. 加大科技投入,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
C.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D. 大规模使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小题2】关于乙、丙两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展共同条件是
A.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B.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10.
读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小题2】按地理空间划分,该环境问题属于

【小题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问题 | B.生态破坏问题 |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
A.全球性环境问题 | B.区域环境问题 |
C.局部环境问题 | D.城市环境问题 |
11.
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山鸡、竹鼠等特色珍禽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熟核桃等名优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下图是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
①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珍禽的羽毛制作观赏标本
【小题2】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小题1】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
①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②养殖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④珍禽的羽毛制作观赏标本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降低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