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地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762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3

1.综合题(共5题)

1.
读图1“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图2为“圭表示意图”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圭”上“表” 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
(1)图1中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地球公转速度变___(快、慢),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2)图1中当地球从b位置运行至c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
    
(3)图2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图23中   位置(填字母)正午“表”影长度。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 方向。
(4)如图2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   地区(填纬度范围)
2.
图1为“光照示意图略图”,AC太阳高度为0°,α角为16度。图2为“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共15分)

(1)给图21中的夜半球打上阴影。
(2)北半球  (纬度)及其以北地区有 (极昼、极夜)现象。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4)该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5)图21所示时,南京市昼夜长短状况是
(6)若图21所示时,北半球昼在变长,则东非高原野生动物最可能位于图22中的 (甲、乙、两、丁)草原区。简述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气候原因。
   
    
(7)导致东非高原与同纬度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等地区自然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3.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与乙组成的地质构造名称叫 简述其成因。
  
 
(2)乙处水库水面的海拔约为 米,乙处的地表形态为 简述其成因
    
(3)丙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叫  ,判断理由是 ,简述其对地表沟谷形成的影响
4.
图1为“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带,阴影表示气压带;图2为“世界轮廊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 (北、南)半球的风带、气压带分布图,此时该半球为 (冬、夏)季节,简述判断理由。
 
  
(2)图1所示季节,图1中的①-⑦数字与影响图26中a-d处的气压带或风带对应关系是   
A.a-②B.b-①C.c-⑤D.d-⑦
(3)图1所示季节,a处的气候特征是     。简述b气压带或风带的成因。

 
5.
下图为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用箭头在图27的线段上标出环流方向。近地面(甲乙之间)吹 风(填风向)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   ,乙地 ,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2.单选题(共7题)

6.
下图为地球自转等速度线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
【小题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A.丘陵B.盆地C.山地D.高原
7.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它距离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邻居”,下图为“格利泽581d”行星与其中心天体运动关系的假想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
【小题2】根据假想图,关于“超级地球”的推测,最可能正确的是()
A.该行星上看中心天体东升西落B.是距其绕转恒星最近的行星
C.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同D.与中心天体的距离适中
8.
三地同学共同开展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当地时间10: 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1米长的杆的影子长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图。下图为6月22日三个地区同学所提供的观测结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乙、甲
【小题2】当乙地测得该日杆影长最短时,丙地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A.5时B.7时C.17时D.19时
9.
左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①-④为地质作用,A-D为岩石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左图中,岩石形成先后顺序是:
A.1-2-3-4B.1-4-2-3C.4-1-2-3D.3-2-1-4
【小题2】左图中4岩石的形成过程与图8中哪一环节相对应:
A.①B.②C.③D.④
10.
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若该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中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小题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A.B.C.D.
11.
南美洲东北部地处热带,但从海岸到大陆内部各地气候不尽相同。两幅图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城(海拔199米)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26.6℃, 2100mm, 27.2℃、765 m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最能反映M,Q城气候类型特征的图标是
A.B.C.D.
【小题2】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小的主因
B.赤道低气压的摆移,是决定两地降水月份分配差异的主因
C.两地距海的远近,是造成M城远较Q城湿润的主因
D.两地海拔的差异,是造成M城远较Q城湿润的主因
12.
小实验:(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温室效应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D.臭氧层破坏
【小题2】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
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3.多选题(共2题)

13.
图中,L为40°纬线,M与N之间的纬度差不超过10°,P处
A.终年温和多雨B.冬季盛行西风
C.夏季一定炎热干燥D.可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14.
左图为我国南方某古镇分布示意,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有
A.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B.河岸c处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
C.古镇街道的走向与河流的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D.与a、c、d相比,b处更适合建设港口新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7道)

    多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