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B、C、D四个岛屿中有“硅岛”之称的是 。
【小题2】图中E、F、G三个城市中, 有世界上第一座海上城市。
【小题3】日本的地形特点是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小题4】H处是日本的 渔场,它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日本渔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日本国内正酝酿迁都计划,日本迁都考虑的因素有 。

【小题1】图中A、B、C、D四个岛屿中有“硅岛”之称的是 。
【小题2】图中E、F、G三个城市中, 有世界上第一座海上城市。
【小题3】日本的地形特点是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小题4】H处是日本的 渔场,它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日本渔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日本国内正酝酿迁都计划,日本迁都考虑的因素有 。
2.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7分)

(1)甲、乙两图所覆盖的实际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A地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_。
(3)当A地的地方时为6月15日3时10分时,B地是____月_____日____时_____分,此时B地是白昼还是黑夜_________________。

(1)甲、乙两图所覆盖的实际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A地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_。
(3)当A地的地方时为6月15日3时10分时,B地是____月_____日____时_____分,此时B地是白昼还是黑夜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2008年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2:“媚尼风景区”略图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 。(填代号)(2分)
(2)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 (2分)理由是: 。(2分)
(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一场惊险刺激的“漂流探险”,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帮他们选择是在支流a还是在媚河上游b“漂流”最刺激?________________ 。(2分)
(4)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能帮忙计算吗? 。(写出温度范围)(2分)
材料1:2008年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2:“媚尼风景区”略图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 。(填代号)(2分)
(2)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 (2分)理由是: 。(2分)
(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一场惊险刺激的“漂流探险”,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帮他们选择是在支流a还是在媚河上游b“漂流”最刺激?________________ 。(2分)
(4)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能帮忙计算吗? 。(写出温度范围)(2分)
4.
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写气候类型名称。(2分)
① ②
(2)试分析①②两种气候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成因上都是 造成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 . (2分)不同点表现在冬季的气候特点上:(2分)
①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③④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相同和不同点:(3分)
相同点: 不同点:③有明显的 ④是 。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 因素的制约。(1分)

(1)填写气候类型名称。(2分)
① ②
(2)试分析①②两种气候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成因上都是 造成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 . (2分)不同点表现在冬季的气候特点上:(2分)
①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③④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相同和不同点:(3分)
相同点: 不同点:③有明显的 ④是 。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 因素的制约。(1分)
2.单选题- (共14题)
6.
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濒临三大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
B.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
C.欧洲是全球七大洲中,惟一没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洲 |
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为濒临三大洋的大洲 |
7.
从甲地(70°S, 80°E)到乙地(70°S,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 B.一直朝正东方向走 |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 |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
10.
当地时间2011年11月19日19点51分(北京时间15点51分),右图所示地区东北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M、N两条经线的经度分别为()
【小题2】图中板块边界以西板块的名称及其移动方向分别是()
D.印度洋板块、移向西北
D.可能有较多支流汇入

【小题1】图中M、N两条经线的经度分别为()
A.60°E 55°E | B.140°E 135°E |
C.175°E 170°E | D.170°W、165°W |
A.亚欧板块、移向东南 |
B.印度洋板块、移向东南 |
C.亚欧板块、移向西北 |
D.可能有较多支流汇入
12.
若测得a、b两点的图上水平距离为2.5厘米,根据坡度计算,判断a、b两点间山坡的土地利用方式应为(可用到的数据:tan15º≈0.268 tan25º≈0.466 tan35º≈0.70;不同坡度的土地利用方式见下表)


坡度 | 0º-15º | 15º-25º | 25º-35º | >35º |
土地利用方式 | 农田 | 梯田、经济用地 | 林、牧用地 | 封山育林区 |
A.农田 |
B.梯田、经济用地 |
C.林、牧用地 |
D.封山育林区 |
13.
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日期与北京相同且都处于上午,区时与北京不同

据此可以推测R城的位置在

据此可以推测R城的位置在
A.东半球东时区 | B.东半球西时区 |
C.西半球西时区 | D.西半球东时区 |
14.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小题2】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A.![]() | B. ![]() |
C.![]() | D.![]() |
A.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 B.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
C.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 D.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 |
15.
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和某日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
【小题2】有关该日降水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
A.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
B.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
C.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
16.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交通条件改善,我国居民避寒旅行逐渐增多。根据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取1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地区为我国居民适宜避寒区。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适合我国北方居民到图中适宜避寒区旅行观光的是()
【小题2】图中适宜避寒区甲处的纬度位置低于乙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1】适合我国北方居民到图中适宜避寒区旅行观光的是()
A.新加坡城市花园景观 |
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景观 |
C.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
D.西双版纳热带风光 |
A.甲处受更严寒的冬季风影响 |
B.乙处受更暖湿的夏季风影响 |
C.甲处太阳辐射较弱 |
D.乙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