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回答:(14分)
图为我国闽南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有一明显错误在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如果图中甲村在乙村的正北方向,则AB段河流流向是__________(2分)。
(4)甲、乙、丙三处村落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2分)。
(5)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乙村能否看到①和③两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图为我国闽南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有一明显错误在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如果图中甲村在乙村的正北方向,则AB段河流流向是__________(2分)。
(4)甲、乙、丙三处村落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2分)。
(5)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乙村能否看到①和③两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4亿。

(1)从左图可以得出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
从右图可以得出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3)从前些年熙熙攘攘的“民工潮”,到2004年广东、浙江等地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纷纷告急,呼喊“民工荒”,凸显民工对城市不可或缺的作用。试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
(4)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从左图可以得出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
从右图可以得出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征是 。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
A.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
B.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 |
C.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
D.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费用要低于人口流出地区 |
(4)四川、安徽、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
(14分)读“某城市规划图”,该市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从A处修建铁路到B处,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考虑,应选 线(A—C—B线,还是选A—D—B线)较合理。 请简述你这样选择的依据。(6分)
(2)下列工厂合理布局应在图中①②③④哪一个位置,请填序号并说明理由。(8分)

(1)若从A处修建铁路到B处,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考虑,应选 线(A—C—B线,还是选A—D—B线)较合理。 请简述你这样选择的依据。(6分)
(2)下列工厂合理布局应在图中①②③④哪一个位置,请填序号并说明理由。(8分)
A.化工厂() |
B.钢铁厂() |
C.自来水厂() |
D.食品厂() |
2.单选题- (共10题)
4.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小题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小题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 B.先向北,再向东北 | C.向北 | D.向南 |
A.400 米 | B.150 米 | C.199 米 | D.278 米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5.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小题2】甲、乙间纬线距离为( )

【小题1】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1000 | B.1∶10000万 | C.1∶500万 | D.1∶5000万 |
A.1110千米 | B.2220千米 | C.3330千米 | D.555千米 |
6.
【小题2】如果作一次一日往返的徒步野外考察,下面四种比例尺地图最不适用的是
地图是用以传递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信息的载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构成地图的三要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
B.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
C.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 |
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地方都表示平原 |
A.1:20000 | 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km |
C.![]() | D.1/30000 |
8.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各题。

【小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分别前进110千米,则其最终的位置是()
【小题2】机从M点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小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分别前进110千米,则其最终的位置是()
A.回到M点 | B.在M点的正南方向 |
C.M点的东方 | D.在M点的正西方向 |
A.无法确定 | B.100°E,50°N |
C.100°E,40°N | D.100°W,50°N |
9.
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各题。

【小题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小题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小题3】若从图中⑤地沿最短航线飞到⑦地,飞行的方向是:

【小题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③④ | B.①② | C.⑤⑥ | D.③⑦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A.沿图中两点间的直线飞行 | B.先向正南飞,再向正北飞 |
C.先向西南飞,再向西北飞 | D.先向西北飞,再向西南飞 |
10.
读下图(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若图中曲线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分布图,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若图中曲线为近地面等温线, a>b>c,且图示地区为大范围的、海陆兼备的地区,pq位于陆地,mn位于海洋,则此时()

【小题1】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线为山谷线,集水线 | B.pq线为山脊线,分水线 |
C.mn线为山脊线,集水线 | D.mn线为山谷线,分水线 |
A.q对应的近地面天气多晴朗 |
B.n对应的近地面天气多晴朗 |
C.q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一定比n地近地面气压高 |
D.q点气压一定比m点气压低 |
A.m地可能有寒流通过 |
B.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 |
C.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
D.p地可能盛行冬季风 |
11.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比例尺相同。回答各题。

【小题1】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与下列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小题2】上面四幅地图中最可能爆发泥石流的是()

【小题1】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与下列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2.
【小题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小题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印度尼西亚 | 18.0 | 英国 | 13.6 |
菲律宾 | 14.4 | 澳大利亚 | 8.3 |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C.更高的收入 | D.更优越的自然环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