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9月,川藏铁路正式动工。该线全线贯通后到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康定、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彩带,既有无限魅力又考验着这项伟大的工程。
材料三 川藏铁路沿线自然资源富足,其中玉龙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铜矿床之一,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川藏铁路的修建,还将打通我国与南亚的陆路经贸通道。目前西藏的亚东和聂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纳入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
(1)川藏铁路的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2)川藏铁路从拉萨到成都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 (一、二、三)级阶梯。填出序号代表的地形单元:① ;② 。(4分)
(3)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川藏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6分)
(4)列举两例修建该铁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4分)
材料一 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9月,川藏铁路正式动工。该线全线贯通后到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康定、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彩带,既有无限魅力又考验着这项伟大的工程。
材料三 川藏铁路沿线自然资源富足,其中玉龙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铜矿床之一,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川藏铁路的修建,还将打通我国与南亚的陆路经贸通道。目前西藏的亚东和聂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纳入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
(1)川藏铁路的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2)川藏铁路从拉萨到成都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 (一、二、三)级阶梯。填出序号代表的地形单元:① ;② 。(4分)
(3)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川藏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6分)
(4)列举两例修建该铁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4分)
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显示,秦岭以南黄土沉积层与黄土高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但厚度较小。
(1)简述秦岭两侧地形区黄土沉积层北厚南薄的自然原因。(6分)
东风汽车公司1969年始建于十堰,2003年部分迁至武汉,随着十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速公路的建设,2012年东风汽车商用车生产重新落户十堰。
(2)简述2012年东风汽车公司重新落户十堰的原因。(8分)
襄阳正在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区,发展优质稻米、名特水产品、越冬蔬菜等农产品。
(3)说明襄阳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自然优势。(6分)

研究显示,秦岭以南黄土沉积层与黄土高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但厚度较小。
(1)简述秦岭两侧地形区黄土沉积层北厚南薄的自然原因。(6分)
东风汽车公司1969年始建于十堰,2003年部分迁至武汉,随着十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速公路的建设,2012年东风汽车商用车生产重新落户十堰。
(2)简述2012年东风汽车公司重新落户十堰的原因。(8分)
襄阳正在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区,发展优质稻米、名特水产品、越冬蔬菜等农产品。
(3)说明襄阳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自然优势。(6分)
2.单选题- (共6题)
3.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A、B之间的河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3】上图所示区域内最大高差最接近:( )

【小题1】关于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日出总是早于B地 |
B.A地昼长总是大于B地 |
C.A地地方时总是早于B地 |
D.A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大于B地 |
A.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 B.流量较大,侵蚀为主 |
C.由东北流向西南 | D.由西南流向东北 |
A.400米 | B.450米 |
C.500米 | D.520米 |
4.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导致夜间谷地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大 |
C.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
A.谷地地面辐射强,降温快 | B.夜间谷地气流抬升,散热快 |
C.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 |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
5.
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小题2】该景观位于:()

【小题1】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
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
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
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
A.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
B.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
C.印度洋水汽通道上 |
D.河流转向西流的拐弯处 |
6.
“人口红利期”从数量上界定,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为50%以下的一段时期。其中人口负担系数是指0~14岁、65岁及以上的非劳动人口与15~64岁劳动人口的比重。下图是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图,下表是2010年浙江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根据材料完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上图,浙江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小题2】如果浙江省保持右表的人口流动特点,将对浙江省的影响是:()

【小题1】根据上图,浙江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A.2010-2020年 | B.2020-2030年 |
C.2030-2040年 | D.2040-2050年 |
A.增加老龄化问题 | B.减轻就业压力 |
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 D.延长人口红利期 |
7.
下图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2】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小题1】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
B.地价水平 |
C.技术水平 |
D.环境优劣 |
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
B.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
C.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
D.近郊区制造业密度减少 |
8.

【小题1】该国( )
【小题2】关于该国经济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
【小题3】图中甲地发展炼铝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①铝土矿丰富,接近原料地
②邻近水库,提供优质水源
③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
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⑤有铁路运输和海运,交通便利
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该国人口2 4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4%,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 B.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
C.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 D.人口增长处于原始型 |
A.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乳畜业 | B.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
C.木材产自常绿硬叶林区 | D.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
①铝土矿丰富,接近原料地
②邻近水库,提供优质水源
③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
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⑤有铁路运输和海运,交通便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④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