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左图N点为北极点,可见范围全部是白昼,上海(31°N)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0°,右图为同一时刻M点的昼夜情况。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此刻北京时间是 ,M点的昼长是 。
(3)图示季节,若直射点向北移,此时控制上海地区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其天气特征是 。
(4)分析此日过后三个月内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波多黎各岛是哥伦布在1493年第二次美洲航行中发现的,该岛面积13790平方千米,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3/4,最高峰蓬塔山海拔1338米。易受飓风侵袭,全年平均气温28℃。历史上曾以甘蔗种植业为主,是该地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1)说明波多黎各岛的地势特征及其判断理由。
(2)分析甲、乙两地河流径流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推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3)判断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4)写出哥伦布从西班牙航行到波多黎各岛途中可以借助的洋流和风向的名称。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
(2)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B地有城市分布的原因。
(3)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材料1:上海的CBD中不仅集聚了众多百货商店、高级餐饮,而且也是许多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总部驻地,更是汇集了近千家中外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百余幢海派风格的大厦拔地而起。在面积3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千米。

材料2:松江是1958年上海郊区首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之一。1986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中心城-卫星城-郊县小城镇-农村集镇”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框架,2001年又提出了“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按这一规划,为加快郊区城镇建设,从中选择了“一城九镇”作为重点,其中一城即为“松江新城”,人口规模规划为80-100万。

(1)CBD的中文全称是什么?据图描述CBD在浦东的范围,并简述外滩和北外滩作为CBD的共同特征。
(2)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看,“卫星城”到“新城”的规划属于上海城市化发展的哪一阶段?“松江新城”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阐述松江城镇功能区的改变对松江区及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归纳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沿线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
(2)找出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沿线气温年较差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城市,比较其差异的原因。
(3)比较纽约与盐湖城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形成的自然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小题1】图中数码代表的四条引水线路中,河水可自流入村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大于200米,小于300米 | B.大于250米,小于350米 |
C.大于200米,小于250米 | D.大于250米,小于300米 |

【小题1】三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②③① | D.③②①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小题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丙丁 |
C.丙甲乙丁 | D.丁甲乙丙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A.中高纬南印度洋海区 | B.中低纬南大西洋海区 |
C.中高纬北大西洋海区 | D.中低纬北太平洋海区 |
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km,造成空气普遍浑浊。近年来霾天气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出现。
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霾在我国发生频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南方多于北方②东部多于西部③城市多于农村④冬季多于秋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 | B.![]() |
C.![]() | D.![]() |
A.形成以核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B.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C.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 |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小题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渔场分别是
A.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
B.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
C.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 |
D.秘鲁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 B.秘鲁、智利等地暴雨、涝灾频繁 |
C.东南信风较常年偏强 | D.渔场②饵料丰富,渔业丰收 |
①向高纬度凸出 ②向低纬度凸出 ③向北凸出 ④向南凸出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
D.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 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C.岩浆岩、沉积岩和沉积岩 | D.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
A.流水地貌 | B.黄土地貌 | C.喀斯特地貌 | D.风成地貌 |
【小题1】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②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上移
③水稻、小麦生长分界线向低纬度推移
④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
B.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减小 |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 |
D.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
A.大气逆辐射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
B.总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完全呈负相关关系 |
C.2008年甲省的少儿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2008年甲省的劳动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A.老龄化趋势明显 | B.劳动力人口数减少 |
C.人口出生率下降 |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

【小题1】河套平原是内蒙古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水资源丰富 ③铁矿资源丰富 ④煤矿资源丰富
A.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采矿业、纺织业 | B.纺织业、家电制造业 |
C.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工业 | D.家电制造业、钢铁工业 |
A.那达慕 | B.秦腔 | C.阿以旺 | D.信天游 |
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带度数的数字代表经纬度)
回答问题。
【小题1】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 | B.市场 |
C.技术 | D.劳动力价格 |
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劳动力价格 | B.国家政策 |
C.交通运输 | D.技术 |
3.选择题- (共3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