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面甲图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点。

(1)BC为__________(晨线或昏线),此日日期是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D、E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1)BC为__________(晨线或昏线),此日日期是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D、E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此时北京高温多雨 | B.A点位于东半球 |
C.此时邵东昼长夜短 | D.此时邵东盛行偏北风 |
2.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D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
(3)此季节,A地风向______________,C地风向______________。
(4)当图中C地风向与此时相反时,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往________(南/北)移动。

(1)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D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
(3)此季节,A地风向______________,C地风向______________。
(4)当图中C地风向与此时相反时,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往________(南/北)移动。
3.
读“某地剖面图(下左图)”和“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①为___________。
(2)左图中A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_作用,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作用。
(3)甲处地貌名称为______,乙处地貌名称为______,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
(4)a处河段常形成V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作用。

(1)从地质构造上看,①为___________。
(2)左图中A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_作用,F是流动沙丘,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作用。
(3)甲处地貌名称为______,乙处地貌名称为______,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
(4)a处河段常形成V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作用。
2.单选题- (共7题)
4.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中位置时

【小题1】图中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B.10°~20°盛行东北风,湿润 |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
B.欧洲西海岸高温少雨 |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
D.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 |
5.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和气温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小题2】如果图中海区为北太平洋,则此季节我国

【小题1】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和气温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气压:④<②<③<① |
B.气压:②<①<③<④ |
C.气温:①<②<③<④ |
D.气温:④<③<②<① |
A.北方多沙尘天气 | B.东部沿海盛行西南风 |
C.西南地震灾害多发 | D.南方山区泥石流发生频次高 |
7.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小题2】该季节( )

【小题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 |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
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
9.

【小题1】图示景区的岩石
【小题2】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大致是
澳大利亚威廉湾国家公园绿水潭以其碧绿的海水和花岗岩巨石环绕的海滩而享有盛名。下图为“绿水潭景区局部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景区的岩石
A.多气孔构造 | B.可能含有化石 | C.多层理构造 | D.矿物颗粒较粗 |
A.岩浆喷发→地壳下沉→变质作用 | B.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 D.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变质作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