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太阳能是一种新兴的能源,备受各国重视。加蓬是世界能源组织公布的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该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率低。目前,该国正在加大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加蓬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1)指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
(2)加蓬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试分别阐述其原因。
(3)说明加蓬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2)分析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20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
A.莫霍面 | B.古登堡面 |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 D.内核外核交界 |

【小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
A.海平面 | B.岩石圈底部 |
C.莫霍界面 | D.软流层中部 |

【小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
A. 高温变质
B. 侵入冷凝
C. 高压成岩
D. 喷出冷却
【小题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
B.云量最多的地区是64°N附近 |
C.有效总辐射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 |
D.20°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 |
A.青藏高原 | B.墨累—达令盆地 |
C.西伯利亚地区 | D.刚果盆地 |
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下图为“平衡石”景观图和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a B. b C. c D. d
【小题2】“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 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C.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来源m]

【小题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前后) | B.春分(3月21日前后) |
C.寒露(10月8日) | D.清明(4月5日) |
A.南半球,向北移 | B.北半球,向北移 |
C.北半球,向南移 | D.南半球,向南移 |
2017年世界各地众多大城市在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2017年我国“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当中央电视塔开始熄灯时,世界时(世界时为0时区的区时)为( )
A.24日20:30 | B.24日12:30 |
C.25日20:30 | D.25日12:30 |
A.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
B.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
C.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
D.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处可能是( )
A.背斜山 | B.向斜谷 |
C.背斜谷 | D.向斜山 |
A.![]() | B.![]() |
C.![]() | D.![]() |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
A.长白山区 | B.天山山区 |
C.太行山区 | D.横断山区 |
A.2月1日、晴天 | B.7月1日、阴天 |
C.4月1日、多云 | D.12月1日、多云 |
A.纬度 | B.气候 |
C.地形 | D.海拔 |
下图为我国新疆、青海和西藏三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根据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差异,分为Ⅰ~Ⅴ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
A.Ⅰ | B.Ⅱ | C.Ⅳ | D.Ⅴ |
A.太阳能缺乏 | B.缺少资金、技术 |
C.消费市场狭小 | D.政策制约 |

【小题1】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岩浆活动 B. 外力作用 C. 地壳运动 D. 变质作用
【小题2】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 B.23时19分 |
C.24时37分4秒 | D.23时15分4秒 |
A.23°26'N至23°26'S | B.22°54'N至22°54'S |
C.23°58'N至23°58'S | D.23°31'N至23°31'S |

【小题1】有关图中四个航天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转线速度④地大于①地
B. 自转角速度②地大于①地
C. 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②地大于③地
D. ③地随地球自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24小时
【小题2】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 D.距日距离较远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
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
C.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 |
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 |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4分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
A.c、地月系 | B.d、太阳系 |
C.b、河外星系 | D.c、银河系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 B.公转方向都一致 |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
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
A. 地壳 B. 岩石圈 C. 软流层 D. 下地幔
【小题2】“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①坡是( )
A. 迎水坡,流速快 B. 迎水坡,流速慢 C. 背水坡,流速快 D. 背水坡,流速慢
【小题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 ①坡和②坡 B. ③坡和④坡 C. ①坡和③坡 D. ②坡和④坡
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小题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