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估算丁村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1)该河位于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B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科隆群岛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尔,位于东太平洋三大洋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的交汇处,由15个大岛、42个小岛和26个岩礁组成,由海底抬升的熔岩堆积物形成。这里的动物以自己固有的特色进化,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炉”。虽然该群岛距离赤道近,但大部分地区少雨,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丛分布在其沿海地区。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地理位置。

(1)说明科隆群岛的形成过程。
(2)分析科隆群岛和附近海域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炉”的自然原因。
2.单选题- (共24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
A.莫霍面 | B.古登堡面 |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 D.内核外核交界 |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 B.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
C.地势北高南低 |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
A.位于南半球 |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
C.全年流量变化小 |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
GPS越来越被自驾游爱好者青睐,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以正北方为0°,以正东方为90°,以正南方为180°,以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的是125°,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A.西南 | B.西北 | C.东南 | D.东北 |
A.05:55、18:05 | B.06:55、17:05 |
C.09:55、14:05 | D.10:55、21:05 |
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室外的采光器往往需要清洗和维护。下图为我国某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通往地下车库的室外采光器,最佳的安装位置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档案室 | B.会议室 | C.办公室 | D.走廊 |
A.新疆 | B.黑龙江 | C.广东 | D.山西 |
小明利用一天的时间对我国天津海河流域某山地进行了徙步考察,图为“该山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小明的考察路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明考察的日期最有可能在
A.3月份 | B.6月份 |
C.9月份 | D.12月份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小题1】黄山花岗岩形成过程是( )
A.喷出作用 | B.变质作用 |
C.固结成岩 | D.侵入冷凝 |
A.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 B.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
C.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 D.岩浆活动、重熔再生 |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其石质主要为泥质变质岩。其中,带有“石眼”的端砚尤为珍贵,“石眼”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尘泥结构。端砚易雕刻、蓄水不涸、发墨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
A.外力沉积一火山喷发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 |
B.火山喷发一变质作用一外力沉积一地壳抬升 |
C.地壳抬升一外力沉积一火山喷发一变质作用 |
D.变质作用一外力沉积一火山喷发一地壳抬升 |
A.透气性好 | B.岩性致密 |
C.吸水性强 | D.硬度较大 |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 B.太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 D.东北平原 |
A.降低大气温度 | B.提高水体温度 |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 D.增强地面辐射 |

【小题1】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由南向北 | B.由西北向东南 |
C.由北向南 | D.由东北向西南 |
A.2019 年 2 月 | B.2019 年 7 月 |
C.2019 年 12 月 | D.2020 年 1 月 |

【小题1】该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A.1∶10 | B.1∶100 |
C.1∶1 000 | D.1∶10 000 |
A.主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差 | B.主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
C.次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 D.次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好 |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4 月,中国进行了第 34 次南极考察。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有四个科考站:长城站(58°58′W,62°13′S)、中山站(76°23′E,69°22′S)、昆仑站(77°07′E,80°25′S)、泰山站(76°58′E,73°51′S),2018 年 2 月 7 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考察站依次是( )
A.昆仑站、中山站、泰山站、长城站 | B.泰山站、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 |
C.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 | D.泰山站、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 |
A.800km | B.1000km | C.1700km | D.2000km |
A.待建站位于郑州的东南方向 |
B.1 月 1 日,②站白昼逐渐变短 |
C.③站刚出现极昼时,郑州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80° |
D.每年最晚出现极昼的是④站 |

【小题1】在夏至日当天入住的游客想全方位观看水上落日余晖应选择的户型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M地位于( )
A.西半球 | B.北温带 | C.高纬度 | D.极昼极夜区 |
A.西南 | B.东南 | C.西北 | D.东北 |

【小题1】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小 |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中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远 |
D.甲图所描述的内容详细 |
A.台风 | B.地震 |
C.火山喷发 | D.海冰 |

【小题1】若 AM 为晨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
A.66°N,110°E | B.67°N,110°E |
C.66°N,130°E | D.67°N,130°E |


【小题1】居住在城市①的某人,该日上午8:00出发,坐4小时飞机到达城市②(78°W),将停留几天。此人这一天经历的白昼时间应为( )
A.14小时20分钟 | B.12小时 |
C.12小时40分钟 | D.11小时40分钟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图中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是
A.秋季开始的日期 | B.梅雨开始的日期 |
C.寒潮出现的日期 | D.积雪融化的日期 |
A.11月1日—11月15日 | B.11月15日—12月1日 |
C.12月1日—12月15日 | D.12月15日—12月31日 |

【小题1】图中金斯敦位于雅加达
A.东北方 | B.东南方 | C.西北方 | D.西南方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

【小题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
B.H地比B地降水多 |
C.G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150米 |
D.CD是山谷,EF是山脊 |
A.22.5 ℃,14.5 ℃ | B.22.5 ℃,13.5 ℃ |
C.13.5 ℃,12.5 ℃ | D.13.5 ℃,14.5 ℃ |
A.4 月 18 日前后 | B.6 月 11 日前后 |
C.8 月 11 日前后 | D.10 月 6 日前后 |

【小题1】图示地区的软流层的深度 (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
A.海平面 | B.莫霍界面 |
C.岩石圈底部 | D.软流层下部 |

【小题1】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①终年温和多雨
②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③雨热同期
④适宜生长柑橘、葡萄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组成岩石以花岗岩为主 | B.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
C.与我国华山成因相同 | D.形成物质来自于上地幔 |
3.多选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4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