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57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6

1.综合题(共4题)

1.
2017年春节期间,某旅行社为吸引人们出游制作了几幅简易宣传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_____,b.楼兰古城_____,c.天山一号冰川____,d.西北“魔鬼城”_____,e.“鱼米之乡”_____,f.“黄土高坡”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外力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F________。
2.
读“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辐射总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依次__________。
(2)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在____________的纬度带上,由此向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
(3)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_的增高,太阳辐射量迅速___________。
(4)夏半年与冬半年的辐射量差值,随着________的增高而________。
3.
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_____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
(2)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_______处,要寻找地下水应在处________找。(填字母)
(3)若F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________板块中,若E点为我国的台湾岛,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
4.
下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日期为________月 ____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
(4)此时 E 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时。
(5)A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小时。
(6)此时全球与 E 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______) 
A.等于1/2 B.等于1/3C.小于1/2 D.大于1/2

2.单选题(共20题)

5.

   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D.防洪、防涝
【小题2】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6.
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
【小题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A.东岸B.南岸C.西岸D.北岸
7.
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8.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下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室外空气流入B.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C.便于采光D.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小题2】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
A.从四周流向水池B.中央为上升气流
C.从水池流向四周D.四周为上升气流
9.

   左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其中⑦表示地壳上升作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右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
A.①B.②C.③D.⑤
【小题2】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10.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小题2】下列对C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B.软流层属于地壳
C.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整个岩石圈都是生物的生存空间
11.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次四川阿坝州九赛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小题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2.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
【小题2】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13.
下图为某一高空等压面图,该图气压变化是由热力原因导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地面水平大气由①点流向③点
B.③处比①处气温高
C.①点附近上空的空气做上升运动
D.②点的气压大于④点的气压
14.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15.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B.海拔高,距太阳近
C.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小题2】大致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上海也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生产成本低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16.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夏季,湛江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左上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小题2】拉萨郊区农民在冬季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目的是对应右上图中
A.增强A,提高农作物存活率B.阻止B,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C,提高夜间的温度D.增强D,增强作物水、分蒸腾
【小题3】下列各自然现象中,主要由右上图中A产生的是
A.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B.日落后的黄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多云夜晚的气温比晴天的夜晚低D.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
17.

   坝上草原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参与晚会的游客发现,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附近(  )
A.风力大B.亮度大
C.气温高D.气压高
【小题2】下图中能够反映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
A.B.C.D.
18.
内蒙古某山有一处花岗岩“石林”景观(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石林”景观,按照成因,其岩石为
A.玄武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岩
【小题2】图中“石林”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下降—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活动—风化、堆积
C.岩浆活动—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19.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液态水的存在B.宇宙辐射的强度C.行星的体积D.适宜呼吸的大气
【小题2】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B.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C.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D.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20.
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 )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小题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D.大气逆辐射—③
21.
下图示意某区域板块及岩浆的运动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推动板块运动的主要能量来自
A.太阳辐射能B.海洋潮汐能
C.地球内部放射能D.地球自身重力能
【小题2】下列水域的形成,与图示板块运动结果基本吻合的是
A.地中海B.日本海C.里海D.红海
22.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某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
【小题2】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小题3】一次强烈“喷嚏”到下一次强烈“喷嚏”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一般是指(    )
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
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
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
D.太阳黑子数有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
23.
下图为莱茵河谷及两侧断块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莱茵河谷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小题2】莱茵河谷地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24.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

3.选择题(共2题)

25.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6.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损坏了的机器。”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十分重要。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小红与同学发生误会,用诙谐的语言打破僵局,平息怒气          ②小田被老师批评后,故意不认真听课,发泄自己心中不快

③小刚考试遇到难题,浑身紧张,通过做深呼吸的方法放松自己  ④小伟与父母发生矛盾,自己感觉委屈,就乱摔东西,以泄不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