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日期:A________,B________。(填二分二至日名称)
(2)图中____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____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3)请画出地球在A位置的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和昼半球。

(1)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日期:A________,B________。(填二分二至日名称)
(2)图中____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________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3)请画出地球在A位置的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和昼半球。
2.
实验题: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6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内壁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内壁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 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
(3)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 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
(3)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2.单选题- (共12题)
3.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小题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小题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②—③—④ | D.③—④—②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
4.
读下图—某地全年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
【小题2】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北京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 B.20°S |
C.30°N | D.30°S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B.昼夜平分 |
C.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 D.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
5.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小题2】此日在

【小题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 | B.东经90° |
C.西经70° | D.西经110° |
A.3月21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 |
C.9月23日前后 | D.12月22日前后 |
6.
2014年9月11日晚间与12日,两次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壮观的极光现象。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
【小题2】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小题1】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
A.A层 | B.B层 |
C.C层 | D.A层和C层 |
A.英国、墨西哥 | B.挪威、芬兰 | C.意大利、西班牙 | D.印度、巴基斯坦 |
7.
下图为“某年7月22日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日时,地球位于( )

【小题1】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
A.1级 | B.2级 |
C.3级 | D.4级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8.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为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甲为
A.地表 | B.软流层 |
C.莫霍界面 | D.古登堡界面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 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
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 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
9.
古代诗歌中往往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小题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 )
【小题1】形成“早穿皮袄午披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快行冷锋 | B.暖锋 | C.准静止锋 | D.寒潮 |
10.
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小题2】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小题1】下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a | B.b | C.c | D.d |
11.
【小题2】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若此图表示低纬环流图,则( )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A.A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 B.B处可能形成气旋 |
C.C处为低压中心 | D.D处多云 |
A.A为赤道附近地区 | B.B为纬度60°附近地区 |
C.近地面为西风带 | D.近地面为极地东风带 |
12.
【小题1】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小题2】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与该地一致的是( )
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项目 | 1月平均气温/℃ | 1月降水量/mm | 7月平均气温/℃ | 7月降水量/mm | 年降水量/mm |
数值 | 1.1 | 32 | 25.5 | 195 | 826 |
【小题1】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A.![]() | B.![]() |
C.![]() | D.![]() |
14.
【小题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
B.亚马孙平原 |
C.巴西高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
B.海陆分布的差异 |
C.太阳辐射的差异 |
D.大洋环流的差异 |
3.选择题- (共4题)
15.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体积不变时的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当时大气压为H(cm)汞柱.封有一定质量气体的烧瓶,浸在冰水混合物中,U形压强计可动管A和固定管B中的水银面刚好相平.将烧瓶浸入温度为t℃的热水中时B管的水银面将{#blank#}1{#/blank#},这时应将A管{#blank#}2{#/blank#},(以上两空填“上升”或“下降”)使B管中水银面{#blank#}3{#/blank#}.记下此时A、B两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cm),此状态下瓶中气体的压强为{#blank#}4{#/blank#}.
1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体积不变时的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当时大气压为H(cm)汞柱.封有一定质量气体的烧瓶,浸在冰水混合物中,U形压强计可动管A和固定管B中的水银面刚好相平.将烧瓶浸入温度为t℃的热水中时B管的水银面将{#blank#}1{#/blank#},这时应将A管{#blank#}2{#/blank#},(以上两空填“上升”或“下降”)使B管中水银面{#blank#}3{#/blank#}.记下此时A、B两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cm),此状态下瓶中气体的压强为{#blank#}4{#/blank#}.
4.填空题- (共2题)
19.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 其判断依据是 。
(2)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3)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4)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 ,C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1)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 其判断依据是 。
(2)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3)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4)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 ,C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