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量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
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②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何季节强度最大?
(2)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3)甲处地下有煤,采煤过程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试说明原因。

(1)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②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何季节强度最大?
(2)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3)甲处地下有煤,采煤过程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试说明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4.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小题2】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小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 B.远离大陆 |
C.构造运动强烈 | D.地形复杂 |
A.气温日较差大 |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
5.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组成该山体演示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小题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演示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小题1】组成该山体演示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小题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演示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6.
【小题1】该国( )
【小题2】该新岛( )
2018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小题1】该国( )
A.地震、火山频发 |
B.位于印度洋东部 |
C.各岛日期不一致 |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A.因地壳抬升而形成 |
B.物质主要源于地幔 |
C.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
D.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
7.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 )
【小题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小题1】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 B.乙山为断块山 |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 D.地形主要为山地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8.
【小题2】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冰蚀 |
B.水蚀 |
C.风化与风蚀 |
D.褶皱、断层 |
A.石灰岩形成之后 |
B.页岩形成之前 |
C.变质岩形成之后 |
D.石灰岩形成之前 |
9.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小题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 )
【小题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

【小题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 B.搬运、侵蚀、堆积 |
C.侵蚀、堆积、搬运 | D.堆积、搬运、侵蚀 |
A.瀑布、河漫滩平原 |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 |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
A.地下水位下降 | B.河水流速减慢 |
C.淤积速度加快 | D.出现侵蚀后退 |
10.
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时,把大量清水高压注入地下井,使页岩气流入井中得以收集。读“页岩气埋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小题2】大规模开采使用页岩气,可以( )

【小题1】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A.受常规天然油气挤压,埋藏更深 |
B.游离性更强,开采难度更小 |
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
D.位于向斜槽部,分布在页岩孔隙中 |
A.改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 |
B.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 |
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
D.加剧大气环境污染 |
12.
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元: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
【小题2】该地形区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

【小题1】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
A.横断山脉 | B.秦岭山脉 |
C.天山山脉 | D.青藏高原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
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
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
13.
下图表示我国某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山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影响甲、乙两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关于该山甲、乙两坡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坡积雪量较大 | B.甲坡带谱较乙坡完整 |
C.乙坡是阳坡 | D.乙坡是迎风坡 |
A.热量 | B.水分 | C.光照 | D.风力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