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1)和某日地球光照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A、B、C、E四点中,与图II所示情况对应的是 点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 乙 (填“>”或“<”)
(2)当太阳直射点在E地时,北半球为 节气。
(3)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时0时经线所在的时区为 ;该日太阳直射点在 _____________(填“A到B”或>“B到C”)之间。该日醴陵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
(5)图II中 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甲地位于_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______ 小时。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时,某地(北纬30度)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III)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___。
(7)当太阳直射点在D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A、B、C、E四点中,与图II所示情况对应的是 点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 乙 (填“>”或“<”)
(2)当太阳直射点在E地时,北半球为 节气。
(3)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时0时经线所在的时区为 ;该日太阳直射点在 _____________(填“A到B”或>“B到C”)之间。该日醴陵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
(5)图II中 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甲地位于_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______ 小时。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时,某地(北纬30度)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III)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___。
(7)当太阳直射点在D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湖南地区昼短夜长 |
B.北京地区此日以后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
C.此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高温炎热 |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一年中较慢 |
2.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I)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II),回答问题。

(1)图1中A气压带名称为 B风带名称为_______,受AB交替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征是____。
(2)C风带风向为 常年受其控制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如图I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II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名为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5)回答图II乙图中西南季风的成因。

(1)图1中A气压带名称为 B风带名称为_______,受AB交替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征是____。
(2)C风带风向为 常年受其控制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如图I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II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名为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5)回答图II乙图中西南季风的成因。
3.
图A为亚洲东岸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图B中的地质作用(其中a为变质岩)与图A中乙、丙二处岩石的形成相对应的是乙—_____、丙—_____。(填数码)
(2)甲、乙两处出现地形倒置的是_____处,原因是_____。乙处地质构造名称为_____。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甲处还是乙处?说明理由。
(4)据图A分析,甲地东西两侧谷地发育的河流流域面积相当,但东侧河流水量较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1)图A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图B中的地质作用(其中a为变质岩)与图A中乙、丙二处岩石的形成相对应的是乙—_____、丙—_____。(填数码)
(2)甲、乙两处出现地形倒置的是_____处,原因是_____。乙处地质构造名称为_____。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甲处还是乙处?说明理由。
(4)据图A分析,甲地东西两侧谷地发育的河流流域面积相当,但东侧河流水量较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4.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单选题- (共11题)
5.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太阳连续发生两次剧烈的耀斑爆发,其中第二次耀斑爆发是近十多年来最强烈的一次.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消息,此次剧烈耀斑爆发造成了高频无线电中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次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 )
【小题2】关于此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1】此次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 )
A.光球层 | B.对流层 | C.日冕层 | D.色球层 |
A.其强弱变化大致以11年为一个周期 | B.其活动剧烈时地球上各地的降水会增加 |
C.可能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 D.出现磁暴现象,信鸽可能会迷路 |
6.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小题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小题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小题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7.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
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8.
2017年9月15日,著名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宇宙飞船以极超音速坠入土星大气层,经几分钟熔解后化为灰烬,就此结束了13年土星探索的使命。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太阳系各大行星中其体积与土星最为接近的是( )
【小题2】“卡西尼”号宇宙飞船在从地球飞向土星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天体是( )
【小题1】太阳系各大行星中其体积与土星最为接近的是( )
A.金星 | B.火星 | C.木星 | D.海王星 |
A.流星体 | B.小行星 | C.彗星 | D.行星际物质 |
9.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并在4月22日左右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对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在纽约(西五区)的小明观看天舟一号发射的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小题3】【小题4】在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首次对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小题1】【小题2】在纽约(西五区)的小明观看天舟一号发射的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A.4月19日6:41 | B.4月20日7:41 | C.4月20日6:41 | D.4月21日7:41 |
A.一直向南移动 | B.先向南再向北 |
C.一直向北移动 | D.先向北再向南 |
10.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小题2】图中P、P′两点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A.甲地气温低于丁地 | B.丁地气温低于丙地 |
C.乙地气压高于丙地 |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
A.风向、风速相同 | B.大气受力状况相同 |
C.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 | 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 |
11.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面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小题3】一些果农为让苹果上色更加均匀,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小题1】“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增强 | D.④增强 |
A.增强①过程 | B.增强②过程 |
C.减弱③过程 | D.增强④过程 |
A.减弱①,降低气温 | B.反射②,增加光效 |
C.减弱③,保持水分 | D.吸收④,保持地温 |
12.
下图表示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小题4】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

【小题1】【小题2】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的大小通常用烈度表示 |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
C.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无关 | D.同一次地震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13.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高空气压分布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表示脊线或者槽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E处对应的近地面为晴朗天气,则P处为( )
【小题2】当Q气压中心位于澳大利亚大陆高空时( )

【小题1】如果E处对应的近地面为晴朗天气,则P处为( )
A.气旋 | B.反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A.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 | B.我国东北地区正值春汛 |
C.我国江南地区茶叶飘香 |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
14.
A. 向斜成谷 B. 断裂下陷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小题2】下面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中,最可能是由①至②(①在左、②在右)的是( )
A.
B. 
C.
D.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A. 向斜成谷 B. 断裂下陷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小题2】下面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中,最可能是由①至②(①在左、②在右)的是( )
A.


C.


15.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在全球变暖条件下两个不同年份的相同月份均温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描述的是( )
【小题2】树木年轮稀疏反映着冷暖、干湿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因而地理学上常常通过对树木年轮的分析,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一般说来,在选择树木时,不选择寺庙、宫殿里的树木作标本,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寺庙、宫殿里的树木( )

【小题1】图示区域描述的是( )
A.南半球 7月 | B.南半球 1月 |
C.北半球 7月 | D.北半球 1月 |
A.受人为影响大 | B.生长速度过慢 | C.光照条件较差 | D.热量条件较好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