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单选题- (共9题)

【小题1】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
B.在安徽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
C.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
D.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
B.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D.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
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M | B.N | C.P | D.Q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8年10月3日,苏拉威西岛上的索普坦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4千。下图为火山喷发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
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的凌日是( )
A.水星凌日 | B.火星凌日 |
C.木星凌日 | D.土星凌日 |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如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 )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
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
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
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
日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二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2井”,2016年完成钻井深度5 922.58米,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
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 )
A.地壳 | B.地幔 | C.地核 | D.软流层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
D.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 |
【小题1】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 )
①清洁 ②可再生 ③能量巨大 ④分散但稳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
B.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
C.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 |
D.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
我国在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在2022年左右完成空间站组装。在此之前,“天宫一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
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发射窗口期: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 |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
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 |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
C.太阳活动会在空间站引发极光现象 |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