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554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0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下面的局部太阳系结构示愆图,回答下列各题。

(1)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__ 星和____________星轨道之间。(填行星的名称)
(2)按结构特征分类,e、f属于____________行星。
(3)由图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
(4)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__。
(5)类地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_____。(填行星的名称)
(6)该图能反映出地球有着安全的宇宙环境,除此之外,地球自身还有哪些有利条件使其成为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波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等。
材料一:地区内部结构及表面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其中④是地球内部的软流层。

(1)A为_______界面,B为_______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_______(填字母)。
(2)图中数码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______。
(3)目前普遍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____________。
A.①B.②C.③ D.④
(4)图中水循环环节中,丁表示______ ,乙表示_________ ;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图中的_______环节来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3.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__,多云时该作用较____________。(强、弱)。
(3)由图可知,近地面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______,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请结合该图简要解释为什么?

2.单选题(共14题)

4.
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通讯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太阳活动常对地球上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其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小题2】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A.甲段B.乙段C.丙段D.丁段
5.
2018年5月9日出现了木星冲日现象。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 )
A.土星B.金星C.火星D.海王星
【小题2】木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 )
A.方向相同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D.安全稳定
6.

   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热岛强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小题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①②
7.

   2018年6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
【小题2】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
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8.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太阳B.地球C.月球D.哈雷彗星
【小题2】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9.

   据俄罗斯卫星网2018年10月15日报道,欧洲首个水星探测任务“比皮科伦坡”将于20日发射升空。该任务由欧洲航天局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联合进行,“比皮科伦坡”预计2025年到达水星,将进一步揭示水星的秘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到达水星的“比皮科伦坡”离开了
A.总星系B.河外组系C.太阳系D.地月系
【小题2】下列有关水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B.从结构特征符,水星属于类地行星
C.水星表而温度适宜,有大量液态水存在D.水星的自然条件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10.
中新网201S年9月25日电:据美国侨报网报道,《星际迷航》中宇宙和星际联邦中最重要的智慧种族之一瓦肯人所居住的瓦肯星可能确实存在,它围绕绕娜瓦萨运行,距离地球大约为16.5光年,有较稀薄的大气,它被科学家称为“超级地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超级地球”应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小题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
11.
学习地理,一定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日常所见的现象中,蕴藏着许多地理知识。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肉眼所见的天空中明亮的太阳为太阳大气最外部的日冕层
B.晴天时所见的太阳光为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
C.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所见的点点繁星都是恒星
D.与阴雨天相比,晴天的正午较热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
【小题2】秋冬季节的早晨,我们常看到地表物体上有露、霜形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阴雨天的夜晚,气温较低,易形成露、霜
B.出现露、霜的夜晚,大气逆福射一般较强
C.露、霜不参与水循环的运动过程
D.露、霜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大气逆辐射较弱
12.
某年9月16日至30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两个活动区,并且观测到一次C2.0级耀斑。
据此完成下下列各题。
【小题1】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    )
A.1 年B.11 年C.60 年D.76 年
【小题2】观测到的C2.0级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B.色球C.日冕层D.内部核反应区
【小题3】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是(    )
A.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B.使地球气候明显变暖
C.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D.使地球两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13.
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越远
A.质量越大
B.体积越小
C.公转周期越长
D.自转周期越短
【小题2】在八大行星中,地球上之所以具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是因为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
C.地球公转周期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14.
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有高低之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即宇宙B.各级天体系统内都有恒星
C.太阳是各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D.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
【小题2】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太阳系中的唯一能自行发光的天体
B.太阳系内的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C.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都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D.太阳系内的许多天体目前都适合生物的生存
15.
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
【小题2】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16.
暑假期间,山东省济南市的某同学到本省沿海的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间
A.陆地气温较低
B.正值白天
C.海面气压较低
D.正值夜晚
【小题2】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17.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能量主要、直接来自
A.①B.②.C.③D.⑤
【小题2】结合图分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A.⑦较强B.①较强
C.⑤较强D.②较强
【小题3】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

3.填空题(共1题)

18.
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火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 在玻璃柜底而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 (如甲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 观察纸片A、B的偏动情况。
图乙是根据实验所得出的结论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还未绘制完成)。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向 ____________ (左或右)偏,甲图中电炉对应乙图中的____________    (填字母)。
(2)乙图中ABCD中气压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最小的是 ____________;如果A位于B的西方,则AB之间的风向为    ____________。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 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4)在乙图中,用四个箭头表示A、B之间的热力环流。
(5)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夜间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____________ (海洋、陆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