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区周边风力较大且变化明显。在湖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湖区a气象站检测该地,雨季多夜雨(如图乙所示);同时年内平均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明显(如图丙)。
(2)请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纳木错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3)分析a气象观测站8月比1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4)你是否赞成大规模开发纳木错周边的风能资源?请说明理由。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105公里、105公里、155公里、30公里。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雄安新区将建设成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1)分析中央政府规划建设国家级新区的主要原因。(2)分析河北雄安新区选址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主要原因。
(3)在雄安新区规划中,分析为建设成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2.单选题- (共16题)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甲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乙地)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日照时间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立秋日(8月8日)前后乙地日照时数大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少 | B.白昼时间长 |
C.太阳高度大 | D.海拔低 |
A.阴雨天多,大气保温效应强 | B.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
C.大气受热的滞后性 | D.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天气多 |
东北民谚:春分地皮干,夏至不拿棉,秋分不生田,冬至不行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 B.降水少,风力大 |
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 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
C.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
D.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

【小题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 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 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小题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小题3】夏季,S市主要受
A. 季风影响 B.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高压控制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 B.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 D.S地为地中海气候 |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 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A地为河谷东岸 ④B地为河谷东岸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 ②为一月份等温线 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时20分 | B.15时20分 |
C.8时20分 | D.18时20分 |
A.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 B.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
C.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 D.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刻丙地是17: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3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 B.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40 |
C.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飞 | 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
A.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 | B.黄河正处于主汛期 |
C.亚洲高压正处于强盛期 | D.我国江淮地区阴雨连绵 |

【小题1】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
A.7时 | B.9时 |
C.12时 | D.21时 |
A.8时 | B.10时 |
C.18时 | D.22时 |

【小题1】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 B.②为高空南风 |
C.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 D.④为东南信风 |
A.非洲西南部高温干燥 |
B.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
C.大陆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 |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

【小题1】N地风向为 (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M地 | B.N地 | C.P地 | D.Q地 |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

【小题1】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 B.印度半岛 | C.地中海沿岸 | D.珠江三角洲 |
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
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
C.该日8: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 |
D.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

【小题1】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
A.洋流、大陆轮廓 | B.热量、地形 |
C.地形、大陆轮廓 | D.热量、洋流 |
A.两处西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
B.两处雪线高度不同 |
C.甲处自然带谱较丁处复杂 |
D.两处东侧自然带相同 |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
【小题1】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处的海拔是
A.1200 米左右 | B.1300 米左右 | C.1800 米 | D.2400 米 |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
C.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热不足 |
D.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
①南坡为阳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光热条件好
②北坡为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
③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④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热量丰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小题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B. 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 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 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小题2】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的是( )
A. 引起海平面下降 B. 腐蚀建筑物
C. 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皮肤癌患者增多

【小题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
B.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
C.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
D.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
A.西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 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
B.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 年的低 |
C.1982的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与2009 年一样多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
D.表明25-2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
A.1950—1960年 | B.1960—1970年 |
C.2000—2010年 | D.2040—2050年 |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
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