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7531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1

1.综合题(共3题)

1.
读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2)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原因。
2.
读亚洲局部地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甲气压中心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2)对比乙、丙两地风的性质特点。
(3)当日M、N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说明理由?
3.

   在加拿大西海岸的海岛和海岸山脉西侧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独具特色的温带雨林,东西绵延400公里。这里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局地甚至高达3000-4000毫米。林区动植物资源都极为丰富,不过与热带雨林相比,此处的树木的种类并不多。生长的树木多为高大挺拔的针叶植物,例如冷杉、云杉、雪松等等,只在靠近海岸、沼泽、湖泊等树木相对稀少的地带,才见得到低矮的阔叶植物。在茂密的树林间也躲藏了多种小型和大型的哺乳动物,如灰狼、灰熊、黑熊、白灵熊等等。


(1)指出温带雨林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2)动物生存需要有充足的食物、水源及足够的活动空间,而植被的生长则与热量、光照、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试对温带雨林大部分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树木种类不多进行合理的解释。
(3)目前对于该地区温带雨林是否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人们持有不同意见。请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18题)

4.

   下图是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图。该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
【小题2】歌谣中的地理现象与对应的正确解释是
A.“古城气候总无常”——反映该地气候多变,完全没有规律,没有四季变化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不明显
C.“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D.“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5.
左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座河心沙洲,右下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东北地区
【小题2】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6.
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题。

【小题1】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7.
读下图“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图示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B.气压:甲>乙>丙>丁
C.密度:乙>甲>丁>丙D.海拔:丙>丁>甲>乙
【小题2】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8.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河流水流速度最快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小题2】在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A.M和NB.P和QC.M和QD.M和P
【小题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99米B.299米C.359米D.509米
9.

   某游客某日北京时间18:45在西湖边上拍摄了杭州(约120°E)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游客拍摄该照片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小题2】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的是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10.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纬线的度数间隔都为10°。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实地面积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若①②间的距离、③④间的纬线长度分别为L1、L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A.L2>L1B.L1=L2C.L1=2L2D.L1>L2
【小题3】假设有飞机从⑤处岛屿飞往④处的岛屿,则飞机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东南,再向东北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一直向东南D.一直向东北
11.

   日出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图),晨昏蒙影带的宽度是18°(弧度)。日落后和日出前的两段晨昏蒙影连接,就会整夜不“黑”,被称为“白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晨昏蒙影的成因主要是
A.大气吸收作用B.大气反射作用
C.大气散射作用D.大气折射作用
【小题2】北极点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是
A.春分之前B.夏至前后C.秋分之前D.冬至前后
12.
下图是太阳系中部分天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A.水星或金星B.月球或水星
C.金星或木星D.火星或土星
【小题2】《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长庚实际上均指金星,当其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傍晚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星。若图中的天体M指金星,则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早晨,启明星B.早晨,长庚星
C.傍晚,启明D.傍晚,长庚星
13.
2016年10月30日意大利东南部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核B.上地幔C.地壳D.岩石圈
【小题2】关于此次地震的叙述可信的是
A.会导致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新的岛屿
B.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D.地震发生时,该区域的人先感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4.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小题2】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B.正值1月份前后
C.C地形成高压中心D.B地寒冷干燥
15.

   2019年1月3日,西安市经历了新年的首次的雾霾天气。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的传递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A.能量传递的顺序为①→②→③→④
B.一天中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候③最强
C.晴朗的秋夜多霜是因为④⑤均减弱
D.⑥是促使大气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
【小题2】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吸收②,增强③B.雾霾削弱了②
C.雾霾对①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①的波长
16.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2月4日至7日的天气情况。(气温为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
2月4日
2月5日
2月6日
2月7日
天气
多云
雨夹雪
阴转多云

气温
3 -3
2 -1
0 -7
0 -6
 
【小题1】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雪后”受冷气团控制②“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④“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题2】2月5日该地区发生降水的类型属于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2月7日,影响该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高压B.低压C.冷锋D.暖锋
17.
全球三圈环流是形成世界气候的基础,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B.乙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在60度附近
C.⑤风带风向为东北风
D.①③气压带的形成均为热力原因
【小题2】受⑥与甲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全年干旱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8.

   “海绵城市”通过下沉式绿地系统达到滞水、蓄水、净水、排水和集水目的,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有
A.增加下渗量B.减少蒸发量
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地下径流
【小题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小题2】甲部分和乙部分的河流冲积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20.

   读“我国某山脉自然带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脉位于我国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D.青藏高寒区
【小题2】影响该山两侧山坡自然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相对高度C.海拔D.海陆位置
21.

   西安街道绿化大量引进的“法国梧桐”并非乡土树种,也非真正的法国梧桐,而是英国科学家培育并率先用于伦敦的行道树,如此命名是因为由法国传教士引入我国。为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在中山大道等城区道路两侧大规模栽种此树且长势良好(图)。上世纪90年代出现第一次大量砍伐后市民不断出现“护绿行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安引进的“法国梧桐”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落叶硬叶林
【小题2】作为行道树,“法国梧桐”在园林管理中应重点做好
A.修剪B.浇水C.防冻D.清扫
【小题3】推测南京“法国梧桐”被大量砍伐最可能是因为
A.获取木材B.引发疾病C.市政建设D.树龄太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