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说出甲气压中心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2)对比乙、丙两地风的性质特点。
(3)当日M、N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说明理由?
在加拿大西海岸的海岛和海岸山脉西侧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独具特色的温带雨林,东西绵延400公里。这里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局地甚至高达3000-4000毫米。林区动植物资源都极为丰富,不过与热带雨林相比,此处的树木的种类并不多。生长的树木多为高大挺拔的针叶植物,例如冷杉、云杉、雪松等等,只在靠近海岸、沼泽、湖泊等树木相对稀少的地带,才见得到低矮的阔叶植物。在茂密的树林间也躲藏了多种小型和大型的哺乳动物,如灰狼、灰熊、黑熊、白灵熊等等。

(1)指出温带雨林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2)动物生存需要有充足的食物、水源及足够的活动空间,而植被的生长则与热量、光照、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试对温带雨林大部分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树木种类不多进行合理的解释。
(3)目前对于该地区温带雨林是否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人们持有不同意见。请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18题)
下图是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图。该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纬度 | C.夏季风 | D.人类活动 |
A.“古城气候总无常”——反映该地气候多变,完全没有规律,没有四季变化 |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不明显 |
C.“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
D.“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

【小题1】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东南地区 | D.东北地区 |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

【小题1】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 B.形成著名的渔场 |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

【小题1】关于图示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 B.气压:甲>乙>丙>丁 |
C.密度:乙>甲>丁>丙 | D.海拔:丙>丁>甲>乙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小题1】图中河流水流速度最快的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A.M和N | B.P和Q | C.M和Q | D.M和P |
A.199米 | B.299米 | C.359米 | D.509米 |
某游客某日北京时间18:45在西湖边上拍摄了杭州(约120°E)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游客拍摄该照片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实地面积最小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L2>L1 | B.L1=L2 | C.L1=2L2 | D.L1>L2 |
A.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 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
C.一直向东南 | D.一直向东北 |
日出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的现象称为“晨昏蒙影”(图),晨昏蒙影带的宽度是18°(弧度)。日落后和日出前的两段晨昏蒙影连接,就会整夜不“黑”,被称为“白夜”。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晨昏蒙影的成因主要是
A.大气吸收作用 | B.大气反射作用 |
C.大气散射作用 | D.大气折射作用 |
A.春分之前 | B.夏至前后 | C.秋分之前 | D.冬至前后 |

【小题1】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A.水星或金星 | B.月球或水星 |
C.金星或木星 | D.火星或土星 |
A.早晨,启明星 | B.早晨,长庚星 |
C.傍晚,启明 | D.傍晚,长庚星 |

【小题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地核 | B.上地幔 | C.地壳 | D.岩石圈 |
A.会导致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新的岛屿 |
B.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
C.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风暴潮等次生灾害 |
D.地震发生时,该区域的人先感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小题1】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
A.A地高温多雨 | B.正值1月份前后 |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 D.B地寒冷干燥 |
2019年1月3日,西安市经历了新年的首次的雾霾天气。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的传递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A.能量传递的顺序为①→②→③→④ |
B.一天中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候③最强 |
C.晴朗的秋夜多霜是因为④⑤均减弱 |
D.⑥是促使大气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 |
A.雾霾吸收②,增强③ | B.雾霾削弱了② |
C.雾霾对①有反射作用 | D.雾霾改变了①的波长 |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2月4日至7日的天气情况。(气温为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日期 | 2月4日 | 2月5日 | 2月6日 | 2月7日 |
天气 | 多云 | 雨夹雪 | 阴转多云 | 晴 |
气温 | 3 -3 | 2 -1 | 0 -7 | 0 -6 |
【小题1】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雪后”受冷气团控制②“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④“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高压 | B.低压 | C.冷锋 | D.暖锋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
B.乙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在60度附近 |
C.⑤风带风向为东北风 |
D.①③气压带的形成均为热力原因 |
A.全年温和湿润 |
B.全年干旱少雨 |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海绵城市”通过下沉式绿地系统达到滞水、蓄水、净水、排水和集水目的,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有
A.增加下渗量 | B.减少蒸发量 |
C.增加地表径流 | D.减少地下径流 |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小题1】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 B.Ⅲ、Ⅳ |
C.Ⅰ、Ⅲ | D.Ⅱ、Ⅳ |
A.喷发物质差异 | B.冷凝环境差异 |
C.外力侵蚀差异 | D.地壳运动差异 |
读“我国某山脉自然带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A.南方地区 | B.北方地区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D.青藏高寒区 |
A.纬度 | B.相对高度 | C.海拔 | D.海陆位置 |
西安街道绿化大量引进的“法国梧桐”并非乡土树种,也非真正的法国梧桐,而是英国科学家培育并率先用于伦敦的行道树,如此命名是因为由法国传教士引入我国。为迎接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在中山大道等城区道路两侧大规模栽种此树且长势良好(图)。上世纪90年代出现第一次大量砍伐后市民不断出现“护绿行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安引进的“法国梧桐”属于
A.常绿阔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常绿硬叶林 | D.落叶硬叶林 |
A.修剪 | B.浇水 | C.防冻 | D.清扫 |
A.获取木材 | B.引发疾病 | C.市政建设 | D.树龄太长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