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51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9

1.综合题(共4题)

1.
2017年12月24日全国各地出现大幅度降温.读该日2: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l)按气压状况分,A处为__________中心,该系统的形成切断了___________气压带。
(2)按气流状况分,B处天气系统为___________,甲、乙两地中,天气晴朗的是_________地,气压将明显升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
(3)杭州和北京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性)天气。
(4)图中的M点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
2.
下图中,左图为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右图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l)右图属于_____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中M处气压带是______,其气流______(上升或下沉),该气压带是由于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形成的。
(3)右图中a处是__________风带,与图一中____________处(甲乙丙丁)的风向一致。
(4)根据左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我国是______季(季节)。在此时段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B.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进入最佳时期
C.地中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的M处的岩石与右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相一致;丁处为变质岩,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2)乙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其成为山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甲或乙)处地下,理由是___。
(4)图一中水循环②环节为_____。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环节在夏季输送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
4.

   图甲为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甲中自然景观A→B→C→D→E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分布规律,其主导因素是_____。

(2)图中K表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表示自然带相同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和_________。

(4)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谱丰富,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共12题)

5.
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小题2】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6.
下列是四地 6 月 22 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乙、丁
【小题2】当丁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
A.5 时B.12 时C.20 时D.22 时
7.
数九又称冬九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根据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小题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落时间不断延后
8.
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提升室内温度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冬季的白天,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小题2】该同学设计的房屋模型能够提升室内温度所利用的地理知识是
A.气流辐合下沉B.大气环流
C.气流辐合上升D.热力环流成
【小题3】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空气流动B.雨季及时排水
C.充分利用太阳能D.节约建造成本
9.
读某地稳定风向受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示意南半球近地面风向
B.该图所示为高空风
C.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b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小题2】高压位于o点的(   )
A.东南方向B.北方
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10.
中国北方每年冬季都需要供暖,每年此时,也随之进入“雾霾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反射 大气辐射
B.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小题2】出现雾砚时,会导致
A.甲增强B.乙减弱C.丙增强D.丁增强
11.
湖陆风是在大气相对稳定情况下,沿湖地区在湖泊和险地之间形成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读某沿湖地区的湖陆风垂立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图示时间为当地午时,则
A.①处气压低于③处
B.②处气压高于①处
C.③处气压高于④处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小题2】湖陆风能使沿湖地区的
A.空气湿度下降B.热岛效应增强
C.昼夜温差减小D.大气污染加且
12.
下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小题2】该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3.
下图中的M岛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M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A.东南部B.东北部
C.西北部D.西南部
【小题2】M岛纬度较低,但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其原因最可能是
A.受信风影响B.受西风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雾霾影响
14.
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主要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B.②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C.③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附近D.④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15.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玄武岩B.花岗岩C.板岩D.砂岩
【小题2】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16.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小题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