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特征。
(2)图中 C 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材料一: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
材料二:我国三大常规能源(水电、火电、天然气)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特征。
(2)图中 C 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2.
读“我国两个不同地区某时期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试从气候类型、耕地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上表中两个地区 的差异。
(2)从土壤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 取哪些措施?
地区 | 华北地区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
气 候 要 素 | 1 月均温 | -6℃ | 7℃ |
7 月均温 | 27℃ | 28℃ | |
年降水量 | 600mm | 1355mm | |
7-8 月降水 | 452mm | 181mm | |
4-6 月降水 | 27mm | 853mm | |
森林覆盖率 | 12﹪ | 42﹪ | |
人口密度 | 278 人/ k ㎡ | 103 人/ k ㎡ |
(1)试从气候类型、耕地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上表中两个地区 的差异。
(2)从土壤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 取哪些措施?
3.
读“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 区 的气候特征。
(2)图中河流是 ,山脉是 。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沿线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捆扎设 置了方格状沙障。这种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1)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 区 的气候特征。
(2)图中河流是 ,山脉是 。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沿线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捆扎设 置了方格状沙障。这种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京津冀地区 | 东北三省 | 占全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 比重 |
2003 经济总 量(万亿元) | 23 798 | 11 335 | 13 094 | 12 957 | 61184(52.2%)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12.2% | 10.7% | 9.1% |
2002 年三大 产业结构 | 6∶52.1∶ 41.9 | 4.9∶49.8∶45.3 | 10.0∶45.7∶44.3 | 12.8∶49.7∶37.5 | |
2003 年三大 产业结构 | 5.1∶54.6∶40.3 | 4.1∶52.4∶43.5 | 9.5∶47.2∶43.3 | 12.5∶50.4∶37.1 | 14.6∶52.3∶33.1 |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
A.劳动密集型工业 | B.资源密集型工业 | C.技术密集型工业 | D.资金密集型工业 |
2.单选题- (共17题)
6.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7.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小题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③⑤ |
8.
图示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小题2】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小题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
A.耕地面积广 | B.生产规模大 |
C.机械化水平高 | D.人口较少 |
10.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人说: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小题1】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 B.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
A.开垦退化严重的草原,适当扩大耕地,多种经济作物 |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 D.在内流河上游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面积 |
11.
田同学在作文《我的家乡》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田同学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小题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逆袭”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小题1】田同学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 B.东北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渭河平原 |
A.稠密的水系 | B.黏重的土壤 | C.便利的交通 | D.平坦的地形 |
12.
2017年10月18日14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2017年第21号台风(强热带风暴级)“兰恩”,位于北纬13°、东经 132.4°,最大风速30m/s,中心气压980hPa。预计“兰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转北偏西方向移动,20 日夜间逐渐 转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16-17 级,52-58 米/秒), 未来 2 天对我国海域无影响,20 日开始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东部海域的风力将逐渐加 强到 7-9 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确定台风中心位置要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小题2】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3】在城市管理 GIS 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小题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确定台风中心位置要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 B.GPS | C.GIS | D.数字地球 |
A.RS | B.GPS | C.GIS | D.数字地球 |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 D.合理调整公交站点 |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
13.
以下关于荒漠化防治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以防完全退化 |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可以采取暂时弃耕的措施 |
D.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
14.
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
A.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来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
B.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
C.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
D.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保护住的 |
15.
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
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 |
C.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能源问题 |
18.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是因为
【小题2】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小题3】下列不属于山西煤炭外运铁路干线的是

【小题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是因为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B.全省产煤量的 2/3 供外调出口 |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
D.山西能源种类齐全,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
A.大秦线 | B.神黄线 | C.贵昆线 | D.焦日线 |
19.
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
21.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核电中长期规划》,2020 年前我国新增投产的核电站,主要在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广西 7 个沿海省区兴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辽宁等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2】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小题3】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小题1】在辽宁等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 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
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
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
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
B.应对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唯一选择 |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