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磷高累积区是 ( )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小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 B.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 D.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
下图中的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的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 B.热带草原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A.海拔高 | B.种源丰富 |
C.火山灰深厚 | D.光照充足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图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常绿阔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常绿硬叶林 | D.针叶林 |
A.气温 | B.降水 | C.光照 | D.土壤 |

【小题1】图中②为
A.草原 | B.荒漠 |
C.针叶林 | D.针阔混交林 |
A.纬度 | B.洋流 |
C.地形 | D.季风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