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题文)读如下所示的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

图中②③④反映了南美洲45°S附近大陆东岸的阿根廷南部,在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图中②③④反映了南美洲45°S附近大陆东岸的阿根廷南部,在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2016年1月,某科考队从下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17天。调查发现沿途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河流的浑浊度(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差异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

(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4题)
3.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
4.
【小题2】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
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
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 |
C.结冰期变长 |
D.无变化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
5.

【小题1】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小题2】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结合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
D.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 |
A.纬度和距海远近 |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
C.地形和季风环流 | D.纬度和地形 |
6.

【小题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小题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