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51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4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下图回答(虚线表示极圈,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1)图中A点位于B点___________方向
(2)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____
(3)北京时间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2月22日2时B.12月23日8时C.6月22日2时D.6月23日8时
2.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受______气压控制,垂直方向上盛行________(上升或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气流呈_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
(2)E、F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__地,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判断,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    半球。在材料三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    气压带和    风带(填数码)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的规律是 。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2.单选题(共10题)

4.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小题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图中C层B.图中G层
C.软流层D.下地幔
5.
假设人类从宇宙中寻找到两颗与地球大小、表面环境差不多的行星,并让它们来到太阳系与地球同轨道绕着太阳公转,如下图。这两颗行星经过改造后可作为人类的栖息地,其基本数据与轨道参数如下表所示(为方便对照,地球的数据附在表中的最后一行作为参考)。依据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题中所涉天体系统的层级共有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小题2】乙行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A.23.5°~90°B.25°~90°C.65°~90°D.67.5°~90°
【小题3】甲、乙、地球三颗行星中,昼夜温差最大与最小的行星分别是
A.甲、乙B.乙、地球C.甲、地球D.地球、乙
6.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原始大气适合生物呼吸B.地球所处的光照一直复杂多变
C.地球是宇宙的中心D.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均适于生物生存
【小题2】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环境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区别D.地球上有生命
7.
“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的低温区域
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
【小题2】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 )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小题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8.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B.3个
C.2个D.1个
【小题2】在二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的有几个(   )
A.5个B.3个C.2个D.4个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问题。
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很少的。

【小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小题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图中的
A.AB.BC.CD.D
【小题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图中的
A.AB.BC.CD.D
10.
2018年春,上海市在进行取消统购粮后的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定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 )
A.农村B.近郊C.郊区D.市区
【小题2】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C.降低噪声D.净化空气
【小题3】上海的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 )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高,气压高
11.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黄敏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小题2】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小题3】此日记记录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春、夏季B.夏、秋季C.5-9月D.12-3月
【小题4】此日记记录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
【小题5】日记中“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该做法的目的是
A.让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
C.最主要是让秸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升温
D.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B.中纬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东北信风带
【小题2】某地常年受D的控制,气候温和多雨,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小题3】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A.都向南移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都向北移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
13.
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了该地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
B.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小题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地破坏森林
【小题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3.选择题(共1题)

14.直接写出得数。

2.37×10={#blank#}1{#/blank#}    3.2×100={#blank#}2{#/blank#}       10×0.73={#blank#}3{#/blank#}

6÷1000={#blank#}4{#/blank#}     0.3÷10={#blank#}5{#/blank#}          0.153×10={#blank#}6{#/blank#}

27.8÷100={#blank#}7{#/blank#}   48.1÷1000={#blank#}8{#/blank#}   180÷1000={#blank#}9{#/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