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750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0/5/5

1.综合题(共3题)

1.
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象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沙尘天气与北方地区冬春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材料二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⑴图中表示的是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的三类环境
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⑵近年我国①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  因为自然环境中的_________要素发生了变化。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_________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①灾害发生的范围和频度。
⑶分析②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
⑷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③环境问题的正确措施有_______和_______(填字母)。
A.逐步降低人均能源消费量
B.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事业
C.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D.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开发建设能源基地
 
2.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9年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大会,气候变化再次成为世界新的焦点。专家认为,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二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材料二下图是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中的贡献率。

⑴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⑵在各种温室气体中,温室效应作用最大的是 ,导致臭氧洞形成的是 。
⑶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个人层面看,节能环保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简述生活节能的主要途径。
3.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新一轮沿海大开发的启动,地处苏北的盐城大力发展经济,化工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盐城市接纳的由苏南转移过来的化工企业也逐年增加。

材料三  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污水排放及污水处理情况表

地区

城市污水排放量(万立方米)

污水处理厂(座)

污水处理能力(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量(万立方米)

全 国

3625281

815

6366.3

1569071

北 京

129138

25

331.0

93198

内蒙古

37954

18

97.2

18752

上 海

221591

40

509.8

166024

江 苏

252280

111

559.2

153167

广 东

525979

74

669.6

185668

云 南

49159

21

110.1

27809

青 海

10798

2

13.5

2200

 

(1)分析化工企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的原因有哪些?
(2)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地区分布上有何特征?原因何在?
(3)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2.选择题(共6题)

4.

图3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5.

图3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6.

图3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

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抛物线y=x2的对称轴绕着点P(0,2)顺时针旋转45°后与该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Q是该抛物线上一点.


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抛物线y=x2的对称轴绕着点P(0,2)顺时针旋转45°后与该抛物线交于A、B两点,点Q是该抛物线上一点.


9.

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blank#}1{#/blank#}繁忙{#blank#}2{#/blank#}六神无主{#blank#}3{#/blank#}。

3.单选题(共4题)

10.
读甲处风向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受力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甲处风向相同的风带是
A.南半球的信风带B.南半球的西风带
C.北半球的信风带D.北半球的西风带
【小题2】高气压位于甲处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北方D.南方
11.
导致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小题2】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④B.③C.②D.①
【小题3】图中所示大气气温除④外,总体趋势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
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
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
12.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1-4题。

【小题1】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B.氮、氧C.氧、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臭氧
【小题2】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B.12℃C.10℃D.8℃
【小题3】高原地区气温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导致的
A.①B.②C.③D.⑤
【小题4】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13.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回答1-3题。

【小题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
【小题2】图中所示的D、E两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温和多雨
【小题3】根据气压带移动状况可知,现在的印度半岛吹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4.填空题(共1题)

14.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图中甲、丁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
(2)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夜里的海风B.夜里的陆风C.白天的海风D.白天的陆风
(3)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则“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环节。
(4)若该图为某大洋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图中④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有_________。(至少答一个)若该图为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甲乙丙丁四地中有大渔场分布的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