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7499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5

1.单选题(共21题)

1.
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TRAPPIST-1系统”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小题2】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2.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
3.
岩石圈是指
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地幔D.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4.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A.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B.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C.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5.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常见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大气受热的过程中,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小题3】【小题4】下图所示的常见热力环流模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
C.D.
6.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2】关于丁地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雨季集中,最热月出现在雨季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D.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且气温日、年较差大
7.
台风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图中表示台风天气系统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
遵义四中研学旅行团队于 2017 年暑假到赤水丹霞景区进行野外考察,某日研学笔记摘录如下:早上 7 点从山麓出发徒步登山,整个上午游历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侏罗纪公园的景观相似;中午休息片刻, 便到了人们所说的丹霞石壁,四周点缀着葱郁的植被,煞是好看,竹海就在不远处;五柱峰,景区的最高 处,绿意已经没有那么明显,茅草多了许多,站在高处,景区的美景尽收眼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研学旅行团队观察到的葱郁植被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小题3】【小题4】笔记中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化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C.海拔高度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9.
下面两幅聚落分布图是地理老师上课时通过百度地图展示给同学们的卫星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两幅聚落分布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为山区聚落分布图B.乙图中的聚落分布特点为棋盘式
C.乙图中的各聚落之间交通便利联系方便D.甲图聚落分布呈团聚型,规模相对较大
【小题2】老师为同学们展示百度地图中的卫星图主要来自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手段(  )
A.RSB.GPSC.GISD.4G
10.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为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种农业模式的是
A. 黄土高原 B. 华南地区 C. 辽东半岛 D. 华北平原
【小题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所起作用不明显的是
A. 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B. 提供优质清洁能源
C.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D.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11.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二胎”政策,人口学家认为该项政策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我国启动此项政策,主要是因为(   )
A.人口死亡率降低B.人口老龄化加剧C.人口合理容量降低D.人口出现负增长
【小题3】【小题4】预计到 2035 年前后,此项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   )
A.劳动力人口减速放慢B.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C.升学与就业压力减轻D.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12.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 2001~2050 年世界 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小题2】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
13.
下图为2005~2013年江苏、新疆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新疆相比,江苏城市化(  )
A.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B.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慢D.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小题2】影响两省区城市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B.工业水平
C.环境质量D.自然资源
14.
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15.
图示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加B.气候变化C.产业升级D.道路建设
【小题2】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旱涝减少B.水源枯竭C.草场退化D.人口外迁
16.
下图为“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状况比较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
【小题2】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专业化程度低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水平低D.生产规模小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 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行为与建设生态文明相违背的是
A.购物时使用廉价的塑料袋B.就餐中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定位置D.上下班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小题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观符合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人定胜天的观点
C.可持续发展的观点D.生态优先论的观点
18.
西北地区民谣“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所描述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导致
A.土地生产力下降B.洪涝灾害频发C.臭氧层空洞扩大D.伏旱天气增多
19.
金沙江位于长江干流上游河段,流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下图为金沙江水电站和矿产资源分布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金沙江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有
A.径流量小B.水流缓慢C.河流汛期短D.地势落差大
【小题3】【小题4】为发挥金沙江流域的资源优势,防治大气污染,应优先发展
A.火力发电B.冶金工业C.化工工业D.水力发电
20.
下图中的甲区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以每年 5-100m 的速度扩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使喀什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日趋提高。经过喀什的能源调配工程是
A.西电东送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
C.西气东输工程D.川气东送工程
【小题2】下列治理图示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措施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是
A.实施人工增雨B.增加草场载畜量
C.过度抽取地下水D.构建防护林体系
21.
近年来,我国西部省份承接了珠江三角洲部分产业转移,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西部地区承接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突出优势主要是
A.交通便利,市场广阔B.原料充足,煤炭丰富
C.劳动力丰富,土地成本低D.位置优越,技术水平高

2.多选题(共6题)

22.
下列现象与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公转、自转周期适宜
C.月球绕着地球公转D.太阳辐射能量相对稳定
23.
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A.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B.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多与冷锋有关
C.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D.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
24.
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而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下列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长江三峡的峡谷幽深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5.
下列各组区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归类的是
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环渤海经济区
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C.热带、温带、亚热带
D.四川盆地、成都市、云贵高原
26.
人类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联系的密切,下列关于大数据对贵安新区的影响有
A.贵安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明显加快B.高素质人才流入量明显增加
C.大量基于大数据的新兴企业在贵州落户D.贵州省人均 GDP 短期内有望提高
27.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促进了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B.促进东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缓解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减轻工程沿线地区对农用薪柴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1道)

    多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