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下图(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甲为岩浆岩,则乙为____,③代表____作用。
(2)若此图为局部地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从气象角度考虑,近地面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若是此时是白天,则甲为____(海洋或陆地)。
(3)若此图为南半球低纬环流圈,则甲处为____(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气候特点是____(干燥或湿润),乙处为____(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天气特点是____(晴朗或阴雨),①为____(风带)。

(1)若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甲为岩浆岩,则乙为____,③代表____作用。
(2)若此图为局部地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从气象角度考虑,近地面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若是此时是白天,则甲为____(海洋或陆地)。
(3)若此图为南半球低纬环流圈,则甲处为____(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气候特点是____(干燥或湿润),乙处为____(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天气特点是____(晴朗或阴雨),①为____(风带)。
2.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c、d代表沉积岩的是_________,该岩石常具有的特征为_________。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___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_________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丁以上叫作_________,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_________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后速度会_________。
(4)丙处的地表形态为_________,其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1)a、b、c、d代表沉积岩的是_________,该岩石常具有的特征为_________。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___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_________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丁以上叫作_________,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_________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后速度会_________。
(4)丙处的地表形态为_________,其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6题)
3.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小题2】图中

【小题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A.图中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 |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 D.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后 |
4.
温室大棚种植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形式。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温室大棚种植主要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小题2】大棚玻璃温室可比喻为大气保温作用,其关键在于玻璃可以有效阻挡下列哪种辐射
【小题1】温室大棚种植主要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A.降水 | B.热量 | C.光照 | D.土壤 |
A.太阳辐射 | B.地面长波辐射 | C.大气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5.
下图中乙丁为沉积岩,丙变质岩,甲岩浆岩。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岩层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
【小题2】丙地岩石可能为

【小题1】岩层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
A.丙-甲-乙-丁 | B.甲-乙-丙-丁 |
C.甲-丁-丙-乙 | D.丁-甲-丙-乙 |
A.花岗岩 | B.玄武岩 |
C.大理岩 | D.页岩 |
6.

【小题1】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
【小题2】若图示为高空等压面,P1<P2,则O点风向为( )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 )
A.④或⑤ | B.③或④ | C.⑥或⑦ | D.⑤或⑥ |
A.③或⑦ | B.①或⑧ | C.⑦或⑧ | D.②或③ |
7.

【小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小题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某地理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放一层水,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的气温高了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环流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8.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2】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
A.![]() | B.![]() | C.![]() | D.![]() |
9.
“超级地球”位于( )
天文学家已经在200光年外新发现15颗围绕一颗小型红矮星(尺寸相对较小、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运转的行星。在这些新发现的行星中,一颗可能宜居的“超级地球”存在液态海洋。编号为“K2-155d”的这颗行星大小是地球1.6倍,位于其宿主恒星的宜居带内。
完成下题。“超级地球”位于( )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12.

【小题1】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五岳独尊”的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 B.乙——流水侵蚀 |
C.丙——流水沉积 | D.丁——断裂下陷 |
A.背斜 | B.向斜 | C.地垒 | D.地堑 |
13.
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宏观地形M处附近是( )
【小题2】宏观地形N处附近是( )

【小题1】宏观地形M处附近是( )
A.巨大裂谷 | B.岛弧—海沟 | C.低缓高原 | D.山脉—海沟 |
A.海岭 | B.低缓高原 | C.岛弧—海沟 | D.山脉 |
18.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小题1】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
C.②层是软流层 | D.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 |
A.莫霍界面附近 | B.上、下地幔之间 |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 D.内、外核之间 |
19.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
A. 高温变质
B. 侵入冷凝
C. 高压成岩
D. 喷出冷却
【小题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小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
A. 高温变质
B. 侵入冷凝
C. 高压成岩
D. 喷出冷却
【小题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22.
下图为某节气前后某半球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图表示的节气和半球是( )
【小题2】图中b气压带的成因及气流运动是( )

【小题1】上图表示的节气和半球是( )
A.夏至日北半球 | B.夏至日南半球 |
C.冬至日北半球 | D.冬至日南半球 |
A.热力因素 气流下沉 | B.热力因素 气流上升 |
C.动力因素 气流上升 | D.动力因素 气流下沉 |
24.

【小题1】全球变暖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小题2】该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减小了( )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能冷却地球的同时修复臭氧层。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全球变暖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A.a层的e增大 | B.b层的f减小 | C.a层的c减小 | D.b层的d增大 |
A.c | B.d | C.e | D.f |
25.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阴影代表气压带。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小题2】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是( )

【小题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下沉,晴 | B.由高纬流向低纬,雨 |
C.上升,雨 | D.由低纬流向高纬,晴 |
28.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小题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 B.②圈层 | C.③圈层 | D.④圈层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
C.③圈层最可能为熔融状态 |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