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共24分)。

(1)A、G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简析形成原因有何不同?(8分)
(2)图中E、D、F三地中,________________地时刻最早,由E到F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简析原因?(6分)
(3)A、B、C、D四地中,发生“蜀犬吠日”现象的是________,请简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8分)
(4)在以下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 )(2分)
A.成都 武汉 B.拉萨 贵阳
C.石家庄 乌鲁木齐 D.包头 杭州

(1)A、G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简析形成原因有何不同?(8分)
(2)图中E、D、F三地中,________________地时刻最早,由E到F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简析原因?(6分)
(3)A、B、C、D四地中,发生“蜀犬吠日”现象的是________,请简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8分)
(4)在以下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 )(2分)
A.成都 武汉 B.拉萨 贵阳
C.石家庄 乌鲁木齐 D.包头 杭州
2.
读中心点为极点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26分):

(1)该图表示 半球,地球自转方向是 时针。
(2)图示节气可能为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图中晨线为 ,甲地的昼长为 小时。
(4)甲地的所处的时区是 ,乙地区时为 时,甲地地方时比乙地 (早/晚) 小时。
(5)若阴影部分表示10月21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的日期为10月 日,湛江(110°E,21°N)此时的日期为10月 日,地方时为 。

(1)该图表示 半球,地球自转方向是 时针。
(2)图示节气可能为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图中晨线为 ,甲地的昼长为 小时。
(4)甲地的所处的时区是 ,乙地区时为 时,甲地地方时比乙地 (早/晚) 小时。
(5)若阴影部分表示10月21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的日期为10月 日,湛江(110°E,21°N)此时的日期为10月 日,地方时为 。
2.单选题- (共10题)
4.
读下表数据,完成下题。
【小题1】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小题2】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类地行星 | 质量 (地球为1) | 体积 (地球为1) | 平均密度(g/cm3)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水星 | 0.05 | 0.056 | 5.46 | 87.9天 | 58.6天 |
金星 | 0.82 | 0.856 | 5.26 | 224.7天 | 243天 |
地球 | 1 | 1 | 5.52 | 1年 | 23h 56min |
火星 | 0.11 | 0.150 | 3.96 | 1.9年 | 24h 37min |
【小题1】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A.质量相近 | B.体积接近 |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 D.自转周期相近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 |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5.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小题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小题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 | B.火星或土星 |
C.金星或木星 | D.水星或金星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11.
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数据,太阳活动在2015年6月23日达到半年以来第一次高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⑤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⑤全球各地降水量都明显增多
A.①②⑤ | B.②③ | C.②③⑤ | D.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