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永丰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7476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8

1.综合题(共4题)

1.
结俞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雄浑挺拔的中国西部,一条大江出雪山,越峡谷,浩浩荡荡奔流到海。这就是流淌数百万年,孕育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长江流域既有“先天丽质”的一面,也有“弱不禁风”的一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浅薄,降雨量大。一旦地表植被不复存在,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将土层冲刷殆尽,使土地资源遭到无法挽回的破坏。水土流失犹如一种慢性顽症,强烈侵蚀着万里长江的肌体健康,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成为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
 
(1)长江发源于 高原,注入____海。
(2)图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
(3)图中水利工程A是____,水利工程A建设的首要目标是____。
(4)试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新疆棉花已连续多年获总产、单产、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五个中国第一。近年来一批浙江人在新疆承包大片农田种植棉花,然后就近加工成棉纱、棉布或服装销售到中亚、西欧地区,形成了农工商结合的生产模式,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下圈为新疆简图及棉田分布示意图。


(l)新疆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区。
(2)接地域分布的基本规律,新疆境内大多属于 带,但由于其境内 差异,形成了较小尺度的绿洲区,这种分布规律称为____。
(3)新疆铁路多沿着沙漠边缘修建,影响新疆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4)分析新疆地区农工商结合,发展棉花产业的区位优势。
3.
读下边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处:打坝淤地; 处:植树种草; 处:修筑梯田;    处;平整土地。
(2)甲、乙、丙三地,    地最适宜建窑洞,原因是     
(3)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工程措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4.
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列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 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  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 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筒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单选题(共15题)

5.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B.Ⅰ、ⅢC.Ⅱ、ⅣD.Ⅲ、Ⅳ
【小题2】该工程建成后,对沈阳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
6.
关于黄土高原位置和降水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季节变化也较小
B.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中纬度地带,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高原向山地过渡的区域
C.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D.黄土高原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主要属于地形雨
7.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小题2】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8.
下图为“我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逐年减少,其中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A.1998年B.2000年C.2002年D.2003年
【小题2】随着耕地数量的减少,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应重点做好
A.确保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B.控制人口数量
C.科学种粮,提高单产D.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小题3】下列叙述属于促进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①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②大力增施化肥,促进粮食生产
③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④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土地污染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14
【小题1】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小题2】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10.
读德国鲁尔区(甲)和我国辽中南(乙)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鲁尔区形成之初工业布局的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B.交通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小题2】下列有关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
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I④D.①③
11.
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2.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是
①水资源 ②煤炭资源 ③铅锌资源 ④土地资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小题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小题3】为充分利用廉价水电,图中空白处的工业类型最可能是
A.纺织工业B.电子工业C.冶金工业D.饮料业
13.
下图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小题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植树种草
D.丁处打坝建库
【小题2】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林下种草,林草结合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5.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 
③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可从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充分利用了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发电站,其中不包括
A.火电B.核电C.风能发电D.水电
16.
读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中①②③曲线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排列为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
【小题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有
A.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快B.工业化的起步源于科技创新
C.人地冲突已表现得比较明显D.农业比重大,工业化刚起步
17.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18.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小题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小题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19.
下图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指(  )
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
B.冰川侵蚀
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D.夏季多暴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