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470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6

1.综合题(共12题)

1.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分布特点上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
(4)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____________风,D地盛行____________风,我国的气候以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2.
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a)图 (b)图
(1)(a)图表示的是______月份季风图。F的风向为_______风,与(b)图所示季节是否一致_______(是、否)。
(2)(a)图中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地。
(3)(a)图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此季节(b)图中字母________所代表的气压带被大陆切断。
(4)此月份,(a)图中C地是________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_____(高压、低压) ,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________风,其成因为_________。
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
(2)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________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
(3)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________。
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________(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
(2)F1是________力,与等压线________,且由________气压区指向________气压区。
(3)F2是________力,与风向V________。
(4)F3是________力,与风向V________。
(5)A处与C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6)画出B、C两点风向。
5.
结合下表,探究下列问题。
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1)图中F1、F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力?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
6.
读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点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点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3)在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________风。
(4)B点与C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
7.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表示)和低压槽线(用……表示)的位置。
(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__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____,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
8.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是:
A________辐射,B________辐射,C________辐射,D________作用,E________作用。
(2)下列自然现象是图中什么作用的结果(填字母):
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________。
②夜间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________。
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9.
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压,又称________压。
(2)B为________季风,C为________季风。
(3)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____)
A.亚洲的山区最高大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C.亚洲的气压带、风带最完整
D.东亚东侧的海洋最深
(4)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双选)(____)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亚洲地形状况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面反射率不同
10.
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每空2分)

(1)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____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2)D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气压带在海洋上的保留部分。
(3)此季节,A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__,C点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4)此季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
11.
读“我国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就气流状况而言,甲是______   ______;A点的风向为______  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气温日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 (甲、乙)。
(3)夏季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类似____________ (甲或乙)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4)下图所示的天气系统中,将影响丙地的是 (    )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中,在冷气团控制下的是________。
(2)此时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①西北地区 ②华北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多为_______天气。
(4)日本和韩国在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5)A、B两地中,气温将明显下降的是_______。

2.单选题(共22题)

13.
如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四个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14.
读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的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15.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下图所示):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小题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锋C.高气压D.低气压
【小题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有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
当地时间2016年3月5日,位于厄瓜多尔巴尼奥斯的通古拉瓦火山喷发出火山灰和岩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图中数字所示辐射增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7.
下列四幅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图(单位:hPa)中,风力最大的是
A.B.
C.D.
18.
下图为“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2年11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
A.气旋、反气旋B.低压、高压
C.反气旋、气旋D.气旋、低压
【小题2】与N地比较,M地
①气压高 ②气压低
③风力大 ④风力小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9.
读“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题。

【小题1】图示时刻石家庄和合肥相比可能( )
A.石家庄气温高,天气晴朗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石家庄正在下大雪,气温低D.合肥有暴风雪,气温低
【小题2】此时,北京主要吹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偏北风C.西南风D.正南风
20.

   2011年11月20日东方早报报道:“梧桐雪”暂歇,今起一周晴冷。一夜之间,申城从“初夏”重回深秋,市民体感一下子从前几天的“暖湿”变成了昨天的“阴冷”。明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将跌至9℃,郊区仅为5℃~6℃,并可能出现初霜。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导致这段时间上海天气由暖湿转阴冷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小题2】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的原因是(  )
A.市区空气对流不显著,近地面热量积聚
B.市区温室气体浓度较高,增温作用较强
C.郊区云雾多,削弱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多
D.郊区绿地较多,散热较快,容易降温
【小题3】霜冻多出现在晴天早晨的原因是(  )
A.天空云量少,吸收的热量少
B.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地面辐射较强,地表降温慢
21.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西部大陆,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这些氢气炸弹“飘”洋过海,借助的是(  )
A.东北信风带B.东南信风带C.盛行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
22.
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23.
6月份在北半球,12月份在南半球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极地高压带D.赤道低压带
24.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小题2】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压降低,天气转晴B.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25.
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该地10日~11日出现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A.B.
C.D.
【小题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10日~11日气压变化状况的是
A.B.
C.D.
26.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干旱——①B.台风——②
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
【小题2】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
C.南纬15度的洋面上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27.
2016年1月22日起一场被誉为“世纪寒潮”的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温州多地学校停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材料中反映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B.
C.
D.
【小题2】该天气系统过境温州时不易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降温
B.气压升高
C.连续性降水
D.降雪
28.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小题2】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
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
B.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
C.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
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
29.
2014年5月10日,甘肃河西走廊山丹县遭受雪灾,气温降了8度左右,积雪厚度达10厘米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自然灾害分类看,雪灾属于
A.地质灾害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D.气象灾害
【小题2】造成本次自然灾害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冷锋B.暖锋C.低压D.高压
30.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1010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
A.
B.
C.
D.
【小题2】丙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31.
下图为“某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高压
C.冷锋
D.暖锋
【小题2】图中(  )
A.甲地高压在短时间内将变为低压
B.乙地受暖气团控制吹西北风
C.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D.黄海海面风力强劲,不适合航行
32.
下图为“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城市,风力最大的可能是
A.呼和浩特B.上海C.台北D.广州
【小题2】此时北京天气状况最可能的是
A.烈日炎炎B.雨雪降温
C.高温暴雨D.晴空万里
33.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此时甲地可能是
A.大风暴雪B.晴空万里
C.炎热干燥D.气流上升
【小题2】此时
A.北京吹西北风B.乙处虚线附近形成冷锋
C.北京风力大于首尔D.江苏大风降温
34.
2012年11月27日,随着冷空气的来临,青岛市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形成青岛市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小题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3.选择题(共3题)

35.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主观念之于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流变表现为阶段性的特征。观念的流变离不开那些关键性的人物。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胡适等。他们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表达民主观念的概念及与此匹配的一套支撑性的词汇,均成为中国近代民主观念流变史上的重要环节。

——《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中国近代民主史研究1840—1949年成果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中国近代民主观念之流变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民主观念流变的风向标式的人物加以修改、补充或否定,如补充至少补充两名,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7.根据图甲的电路图,请把图乙的实物连接起来。


4.填空题(共1题)

38.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    ,B    ,C    ,D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
(4)极锋是    风带和    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