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 ,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甲处地貌是______ 。
(2)①处地貌是______型谷地,影响①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 。
(3)A、B两图所示地貌类型的名称分别为A______,B______ 。简述B处地貌的特征
(4)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____________蚀。
2.单选题- (共24题)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云量最多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 | B.北纬20°地区 | C.北纬40°地区 | D.北纬60°地区 |
A.大气云量 | B.大气厚度 | C.纬度因素 | D.通过的大气路径 |
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
A.地球和金星之间 | B.火星和木星之间 |
C.木星和土星之间 | D.地球和火星之间 |
A.地月系 | B.银河系 | C.河外星系 | D.总星系 |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 |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 D.纬度偏低,晴天多 |
A.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稳定 | B.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
C.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
A.X射线 | B.紫外线 | C.可见光 | D.红外线 |

【小题1】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前后左右摇晃 |
B.上下颠簸 |
C.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D.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 B.宇宙辐射的强度 |
C.行星的体积 | D.适宜呼吸的大气 |
A.日照条件稳定 | B.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
C.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 D.有原始海洋 |

A.A | B.B | C.C | D.D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
A.有暗黑的斑点 |
B.有增亮的斑块 |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减弱或中断 |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
①大气层被“吹散”,使其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②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
③各地都会出现极光 ④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
B.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
C.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出现极光 |
D.2018年9月17日,台风“山竹”登录广东 |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
C.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 |
D.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
A.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 |
B.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 |
C.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
D.岩石圈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

【小题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海水侵蚀 | B.风化和风蚀 |
C.冰川侵蚀 | D.流水侵蚀 |
A.岩洞 | B.岩礁 |
C.沙滩 | D.海岸 |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小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 B.岩石裸露 | C.河流、沟谷众多 | D.降水集中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A. 流水沉积—① B. 流水侵蚀—② C. 流水沉积—③ D. 风力搬运—④
【小题2】③图地貌多位于( )
A. 河流入海口 B. 平原边缘处 C. 狭长山谷底 D. 河流出山口

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
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
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
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

【小题1】对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 B.背风坡坡度缓 |
C.迎风坡坡度陡 | 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
A.西北风 | B.东北风 | C.东风 | D.西风 |

【小题1】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
A.入海口 | B.出山口 |
C.发源地 | D.中下游 |
A.自西向东 | B.自东向西 | C.自北向南 | D.自南向北 |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

【小题1】下图示意的“V”型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A.入海口段 | B.下游河段 |
C.上游河段 | D.中游河段 |
A.下蚀 | B.侧蚀和堆积 | C.侧蚀 | D.下蚀和堆积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