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时精练:第1章 行星地球2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461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6

1.综合题(共1题)

1.
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分析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表: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4.8 kJ·cm2/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90°
0
1 093
0
0
60°
453
994
445
51
40°
696
1 007
585
325
20°
855
950
842
615

910
802
897
856
20°
856
576
844
1 014
40°
698
304
690
1 074
60°
457
48
452
1 061
90°
0
0
0
1 166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______________太阳偏射日总量(×4.8 kJ·cm2/年),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3)由下图可知,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4)我国30°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

2.单选题(共5题)

2.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云量最多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赤道地区B.北纬20°地区C.北纬40°地区D.北纬60°地区
【小题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C.纬度因素D.通过的大气路径
3.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4.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D.卫星导航失效
5.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B.火星或土星
C.金星或木星D.水星或金星
【小题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6.
2012年10月8日20时前后,天龙座流星雨进入鼎盛期,流星雨每小时划破夜空的数量估计超过100颗。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示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小题2】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3.选择题(共6题)

7.

“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

8.

“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编者按:萨镇冰(1859—1952)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人才,他经历了前清、民国和解放初期三个时期。

材料一:萨镇冰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分配在“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刘步瞻、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

材料二:慈禧赏识萨镇冰的才能,使他成为实际上的海军统帅。他上任后撤销南北两洋水师建制,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把海军分成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近代方式组建海军。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命萨镇冰率舰镇压革命,但萨镇冰最终决定默许革命,不久他托病离开舰队,并令各舰听命于起义将领黄钟英。随后在黄种英率领下,海军宣布起义。民国时期,萨镇冰虽官至海军总长,但并不受重用。他晚年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的爱国表现和政治选择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肯定。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了一场场救治行动,有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也有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呕心沥血,不断探索,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0.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11.一定温度下将6mol A及6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过5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A的转化率为60%,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36mol/(L•min).求:
12.把0.5mol X气体和0.5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M(g)+2W(g).2min末,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6:5,若测知以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计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