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某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_________(高或低),
(2)据图推断,该季节C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此时B地天气_________(晴朗或阴雨)(4分),原因是此时C地受_________ 控制(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3)D处于板块的 边界,该边界以北属_________板块。

(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_________(高或低),
(2)据图推断,该季节C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此时B地天气_________(晴朗或阴雨)(4分),原因是此时C地受_________ 控制(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3)D处于板块的 边界,该边界以北属_________板块。
2.
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循环基本环节有______________.
(2)从地质构造看,甲为 _________,乙为_________(填代号)。
(3)简述图示地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4)图示地区森林植被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热量或水分)。

(1)图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循环基本环节有______________.
(2)从地质构造看,甲为 _________,乙为_________(填代号)。
(3)简述图示地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4)图示地区森林植被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热量或水分)。
3.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古代,航海依靠的动力主要是风和洋流,明朝郑和下西洋,沿海上丝绸之路往往选择_________(填“冬去夏回”或“夏去冬回”),就是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及季风洋流。 而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人们从欧洲到中国新疆沿途看到的自然带依次为 _________、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主要体现的是 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北半球夏季,ABCD四个海域中海浪最大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根据图文信息,在两大经济走廊中,能同时联系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是_________。

(1)在古代,航海依靠的动力主要是风和洋流,明朝郑和下西洋,沿海上丝绸之路往往选择_________(填“冬去夏回”或“夏去冬回”),就是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及季风洋流。 而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人们从欧洲到中国新疆沿途看到的自然带依次为 _________、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主要体现的是 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北半球夏季,ABCD四个海域中海浪最大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根据图文信息,在两大经济走廊中,能同时联系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是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4.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A.![]() | B.![]() |
C.![]() | D.![]() |
6.

【小题1】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小题2】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7.

【小题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小题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
8.
2016年8月22上午9时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北京开幕。这也是大会自1871年创办以来首次来到中国。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本届大会期间
【小题2】本届大会开幕时,如果世界各地地理学专家和学者要观看大会现场直播,下列城市中最不便利的是

【小题1】本届大会期间
A.适逢中国农历立夏节气 |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
C.北京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 D.北京比华盛顿的白昼长 |
A.北京 | B.首尔 | C.伦敦 | D.华盛顿 |
9.
下图中,②点为12:00,太阳高度为90°;④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日期前后,下列地理事象可信的是( )
【小题2】关于图中四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3】关于④点所在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1】图示日期前后,下列地理事象可信的是( )
A.天安门广场国旗班5:30升国旗 | B.华北平原农民正忙于收割小麦 |
C.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昆明湖上溜冰 | D.舟山桃花岛桃花盛开 |
A.图示日期①点昼长大于②点 | B.①点所在地区盛行西南风 |
C.图示时刻③、④两点太阳高度相等 | D.③点所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 B.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
C.矿产资源丰富,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 D.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
10.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极地高气压带 |
D.副极地低气压带 |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
11.
下图为“某年11月26日02时东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小题1】图示时间P地的风向是
【小题2】图示地区,此时

【小题1】图示时间P地的风向是
A.西北 | B.东南 | C.东北 | D.西南 |
A.丙地盛行上升气流 | B.乙地风力较大 |
C.甲地受暖气团控制 | D.丁为气旋系统 |
12.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②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小题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②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3.
下图左侧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小题2】若图表示太平洋局部海域,则下列有关c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A.![]() | B.![]() |
C.![]() | D.![]() |
A.主要影响美国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地区 | B.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月 |
C.主要影响秘鲁沿岸地区 |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14.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读图回答:

关于“十二门徒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十二门徒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似我国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为峰林地貌 |
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而坍塌 |
C.属于海岸堆积地貌,鸡形礁石是因为外力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坍塌 |
D.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 |
15.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下列能反映出露于云贵高原上大理岩的形成过程的是

【小题1】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
B.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得以不断地改变 |
C.地壳的物质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地球重力势能 |
D.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相互转化 |
A.②④ | B.③⑤ | C.⑦⑤ | D.③⑥⑩⑧ |
16.
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沿MOQ -线还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字母所示区域,属于断块山的是
【小题2】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

【小题1】字母所示区域,属于断块山的是
A.M | B.0 | C.P | D.Q |
A.该地属喀斯特地貌 | B.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不强烈 |
C.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 | D.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 |
3.选择题- (共2题)
17.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质量m/g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重力G/N | 1 | 2 | 3 | 4 | 5 |
4.填空题- (共1题)
19.
2016年11 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为0。左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右图为某节气当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所示节气当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____度
(2)右图中: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AB为 _______(晨、昏)线
(3)比较右图中A、B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A _________ B(大于、小于或等于)
(4)“昼晷己云极,宵漏自此长”描述的是_________市气,此时下列有关湖南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1)右图所示节气当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____度
(2)右图中: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AB为 _______(晨、昏)线
(3)比较右图中A、B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A _________ B(大于、小于或等于)
(4)“昼晷己云极,宵漏自此长”描述的是_________市气,此时下列有关湖南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盛行东南信风 | B.湖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
C.湘江正值枯水期 | D.长沙和北京的昼长相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