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____。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 (气压带)。
(4)图示季节,与A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____。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 (气压带)。
(4)图示季节,与A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材料二 19°S非洲西海岸剖面图和非洲西南部示意图

(1)结合表格,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
(2)该地区位于 气压带与 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 ,受此风的影响,图甲中,海水垂直向 运动(填上或下)。
(3)M处洋流的性质为 。
(4)M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的影响是 。
材料一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材料二 19°S非洲西海岸剖面图和非洲西南部示意图

(1)结合表格,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
(2)该地区位于 气压带与 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 ,受此风的影响,图甲中,海水垂直向 运动(填上或下)。
(3)M处洋流的性质为 。
(4)M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的影响是 。
3.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该地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在:先是______使地面褶皱隆起,外力作用以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是地壳___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______为主,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B两地中的___________地。
(4)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

(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该地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在:先是______使地面褶皱隆起,外力作用以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是地壳___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______为主,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B两地中的___________地。
(4)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4.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A.![]() | B.![]() |
C.![]() | D.![]() |
5.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小题2】(小题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小题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 B.北半球、反气旋 |
C.南半球、气旋 | D.南半球、反气旋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6.
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 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北半球,东半球 |
B.南半球,东半球 |
C.北半球,西半球 |
D.南半球,西半球 |
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
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
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 |
7.
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本周北京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2】该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小题3】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
①大风加重污染②低温造成冻害③降雪影响交通④浓雾阻碍出行

【小题1】造成本周北京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低气压 | B.高气压 | C.暖锋 | D.冷锋 |
A.滑坡 | B.洪涝 | C.寒潮 | D.台风 |
①大风加重污染②低温造成冻害③降雪影响交通④浓雾阻碍出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8.
【小题2】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P1< P2,则O点的风向为( )
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① | B.④ | C.⑤ | D.⑥ |
A.③ | B.⑧ | C.⑦ | D.② |
9.
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
【小题2】下列能实现b环节功能的是( )

【小题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 B.b、c、h、e | C.d、e、f、g | D.e、f、g、h |
A.黑龙江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我国夏季风 | D.我国冬季风 |
10.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小题3】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小题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小题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的变化 | B.经度位置的变化 |
C.海拔的变化 | D.海陆位置的变化 |
A.河漫滩 | B.冲积扇 | C.三角洲 | D.侵蚀平原 |
A.1月 | B.3月 | C.7月 | D.10月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1.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小题2】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小题1】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A.A | B.B | C.C | D.D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2.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小题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反映了( )

【小题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
A.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
B.植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
D.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
13.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小题2】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