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454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8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2:“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2.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材料三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


(5)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6)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3.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材料二 下图为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1)分析大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2)分析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3)分析甲乙丙观测站的纬度高低。

材料三 大洋表层降水、蒸发、盐度的分布示意图。


(4)分析盐度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
(5)描述大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6)分析材料中甲处盐度低和乙处盐度高的原因。
(7)探讨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2.单选题(共13题)

4.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小题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5.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小题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
读“1954—2014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D.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小题2】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7.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小题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
【小题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D.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小题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小题3】若地球在①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消失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9.
下图左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右图是左图中③处大气水平运动受力分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右图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分别是(    )
A.a、b、c、dB.a、c、d、bC.c、a、b、dD.c、d、a、b
10.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小题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11.

   下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据图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小题2】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12.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小题2】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K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小题3】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A. A B. B C. C D. D
13.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增强城市抗旱能力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小题2】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   (  )
A.减少灰霾污染B.减轻城市雨涝
C.增加经济收入D.美化城市环境
14.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只要对着植物拍摄,就能立即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武夷山区B.太行山区C.长白山区D.昆仑山区
【小题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由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15.

   1亿2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鸣叫。体长十几米的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形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m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很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小题2】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孢子植物D.蕨类植物
【小题3】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B.晚期出现了人类
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这一时期的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
16.
下图是大西洋每隔20度纬度的年平均表层温度t、密度r和盐度s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t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流B.气压C.经度D.太阳辐射
【小题2】关于图中s、t、r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能影响s,s能影响rB.t能影响s,不能影响r
C.t不能影响s,也不能影响rD.t能影响s,s不能影响r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